不肯出力,才导致战败。” 桓王满脸羞愧地说:“这是我用人不明的过错啊!”
祝聃等人回军后,见到郑庄公说:“我已经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周王吓得胆战心惊,我正打算追赶,活捉他。为什么要鸣金收兵呢?” 郑庄公说:“本是因为天子不明事理,将我们的忠心视为怨恨,今日迎战,实在是万不得已。依靠诸位爱卿的力量,能够保全国家社稷就足够了,怎敢有更多的奢求!依你所说,将天子抓回来,我们又该如何处置呢?即便射中天子也是不可以的。万一重伤导致天子殒命,我岂不是背上了弑君的罪名!” 祭足说:“主公说得对。如今我们国家的军威已经树立,料想周王必定心生畏惧。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前去慰问,稍微表达一下殷勤之意,让他知道射中肩膀并非主公的本意。” 郑庄公说:“这次出使非你不可。” 于是,他命令准备十二头牛、一百只羊,以及粮草等物,共一百多车,连夜送到周王营内。
祭足再三叩首,口中称:“犯下死罪的臣子寤生,不忍心看到国家社稷灭亡,才率军自卫。没想到军中疏忽,冒犯了天王。寤生惶恐至极!特派遣陪臣我,前来辕门请罪,恭敬地问候天王是否安好。准备了这些微薄的财物,权且充当劳军之用。恳请天王怜悯并赦免我们!” 桓王听后,沉默不语,面露惭色。虢公林父在一旁代为回答:“寤生既然知道自己的罪过,就应当从宽饶恕,来使可以谢恩了。” 祭足再次叩拜后退出,还逐一到各营,都问候了是否安好。史官写诗感叹道:“漫夸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对垒公然全不让,却将虚礼媚王前。” 髯翁也写诗讥讽桓王,不该轻易兴兵讨伐郑国,结果自取其辱:“明珠弹雀古来讥,岂有天王自出车?传檄四方兼贬爵,郑人宁不惧王威!”
桓王兵败回到周国,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他便想要传檄文到四方,共同声讨郑寤生目无天子的罪行。虢公林父劝谏道:“大王这次轻易出兵却丧师辱国,如果传檄文到四方,这是自己宣扬自己的失败。诸侯之中,除了陈、卫、蔡三国,大多与郑国有交情。征兵恐怕不会有人响应,只会被郑国耻笑。况且郑国已经派祭足前来劳军谢罪,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赦免他们,给郑国一条改过自新的路。” 桓王听后,默默无言。从此,他再也不提讨伐郑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