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说:“肯定是为那件事儿。” 袭人只好叫醒两个丫鬟,和宝钗一起走出怡红院,前往王熙凤那里。果然,王熙凤把王夫人的决定告诉了袭人,还让她去给王夫人叩头,并且说暂时不用去见贾母,这倒让袭人有些不好意思。见过王夫人后,袭人急忙回到怡红院,这时宝玉已经醒了,问她是怎么回事,袭人先含糊地应付过去。到了夜里,等人都安静下来了,袭人这才把事情告诉宝玉。
宝玉高兴得不得了,又笑着对袭人说:“我看你这回还回不回家!上回你说要回家,回来就说你哥哥要赎你回去,还说在这儿没个依靠,终究算怎么回事,说了那么些无情无义的见外话吓唬我。从今往后,我看还有谁敢叫你走。” 袭人听了,冷笑着说:“你可别这么说。从今往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是想走,连你都不用告诉,跟太太说一声就走。” 宝玉笑着说:“就算是我不好,你跟太太说了就走,别人听了还以为是我不好,你走了自己也没什么意思。” 袭人笑着说:“有什么没意思的,难道你做了强盗,我也要跟着吗?要不然,大不了一死。人活百岁,早晚都得死,这口气没了,听不见看不见也就算了。”
宝玉听了这话,急忙捂住她的嘴,说:“好了好了,别说这些话了。” 袭人深知宝玉性情古怪,听到奉承吉利的话,觉得虚伪不实在,不爱听;听到这些掏心掏肺的实话,又容易心生悲伤。她后悔自己说得太冒失了,连忙笑着岔开话题,挑宝玉平时喜欢聊的事儿问他。先问他春天的风、秋天的月,又谈到女子妆容的淡雅,然后说到女儿家的美好,接着又提到女儿的死,袭人赶紧捂住嘴,不再往下说了。
宝玉聊得正起劲儿的时候,见袭人不说话了,便笑着说:“人谁能不死,只要死得其所就行。那些男人,只知道文官死谏、武将死战,这两种死法,不过是为了博个好名声、守个所谓的气节。哪比得上不死更好呢!一定是有昏君,他们才去进谏,他们只顾着自己邀名,不顾一切地一死了之,那把君主置于何地呢!一定是有战争,他们才去打仗,不顾一切地拼死拼活,他们只顾着自己立下战功,那把国家置于何地呢!所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死得其所。” 袭人道:“忠臣良将,都是出于无奈才选择死的。” 宝玉说:“那些武将不过是凭着一股血气之勇,没什么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