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是北静郡王的祭棚。原来这四位王爷中,当年只有北静王功劳最高,到如今他的子孙仍然世袭王爵。现在的北静王水溶还不到二十岁,生得容貌俊美,性情温和谦逊。最近听说宁国公的冢孙妇去世,他想到当年彼此祖父之间的交情,同甘共苦,不分彼此,因此并不以自己的王位自居。之前也曾来探丧、上祭,如今又设了路奠,命令手下的各官员在这里等候。他自己五更天就入朝,公事办完后,就换上了素服,坐着大轿,鸣锣开道,张着伞过来了,到了祭棚前才落轿。他的手下各官员在两旁簇拥着,军民人等都不能随便往来。
不一会儿,只见宁国府的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像压地银山一样从北边过来了。早就有宁国府负责开路和传事的人看到了,连忙回去禀报给贾珍。贾珍急忙命令队伍在前面停下,然后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了上去,按照国礼与北静王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回礼,仍然按照世交的称呼来接待他们,一点也不妄自尊大。贾珍说:“儿媳的丧事,有劳郡王您亲自光临,我们这些晚辈实在担当不起。”水溶笑着说:“咱们是世交,何必说这样的话。”于是回头命令长府官主持祭祀、代为奠酒。贾赦等人在一旁还礼完毕,又转身过来谢恩。
水溶非常谦逊,他问贾政:“哪一位是衔玉而生的公子?我好几次都想见一见,都因为事情繁杂而没能如愿,想来今天他应该来了,为什么不请他过来见一见呢?”贾政听了,急忙回去,赶紧让宝玉脱下孝服,带他前来。宝玉平日里就听父兄亲友们闲谈时,称赞水溶是一位贤王,而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从不被官场的俗套和国体所束缚。他一直想和水溶相会,只是父亲管得太严,没有机会,如今听说水溶叫他,心里自然十分欢喜。他一边走着,一边远远地就瞥见水溶坐在轿内,果然是一表人才。不知道走近了看又会是什么样,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