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荡漾。唐长老勒住马仔细观看,远远瞧见河对岸柳阴低垂,隐隐露出几间茅屋。行者指着那边说:“那里有人家,肯定有摆渡的。” 三藏说:“我看那边也是这般模样,只是没看到船只,所以没敢吭声。” 八戒放下行李,大声喊道:“摆渡的!把船撑过来!” 连喊了好几遍,只见柳阴里 “咿咿哑哑” 地撑出一只船来。没过多久,船靠近了岸边。师徒们仔细打量那只船,只见它:
短桨划开波浪,轻桡泛起涟漪。橄堂刷着彩色油漆,艎板铺满整个船舱。船头上铁缆盘成一团,船后边舵楼明亮。虽说只是一叶扁舟,却也不亚于在湖中、海上航行。即便没有锦缆和高大的桅杆,却也有坚实的松桩和精美的桂楫。虽比不上万里神舟,却也足以渡过这一河之隔。往来只在两岸之间,出入都离不开这古老的渡口。
那船很快就靠了岸。艄公喊道:“过河的,从这边走。” 三藏骑马走近一看,那艄公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头上裹着锦绒帕,脚上穿着皂丝鞋。身上穿着百纳绵裆袄,腰间束着千针裙布带。手腕皮肤粗糙,筋肉有力,眼睛花了,眉毛皱着,面容显得很衰老。声音娇细如同黄莺啼叫,走近一看,原来是个老妇人。
行者走到船边问道:“你是摆渡的?” 那妇人回答:“是的。” 行者又问:“艄公怎么不在,却让艄婆来撑船?” 妇人微笑着,没有回答,用手拖上跳板。沙和尚把行李挑上船,行者扶着师父踏上跳板,然后把船顺过来,八戒牵着白马,收起跳板。那妇人撑开船,摇动船桨,转眼间就过了河。
他们登上西岸,长老让沙僧解开包裹,取出几文钱钞给那妇人。妇人也不计较多寡,把缆绳拴在临水的楼上,笑嘻嘻地径直走进庄屋里去了。三藏见河水清澈,一时口渴,便对八戒说:“拿钵盂来,舀些水给我喝。” 那呆子说:“我也正想喝点儿呢。” 于是拿过钵盂,舀了一钵水,递给师父。师父喝了一小半,还剩下大半。呆子接过来,一口气喝光了,然后伺候三藏上马。
师徒们沿着路往西走,不到半个时辰,长老在马上呻吟道:“肚子疼!” 八戒在后面也说:“我也有些肚子疼。” 沙僧说:“是不是喝了冷水的缘故?” 话还没说完,师父大声叫道:“疼得厉害!” 八戒也跟着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