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从官员队列中应声而出,说道:“臣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愿意率领一支军队抵挡魏兵。如果曹丕亲自渡江,臣必定将他擒获,献给殿下;如果他不渡江,臣也能杀他大半人马,让魏兵不敢轻视东吴。” 孙权一看,原来是徐盛。孙权大喜,说道:“有你镇守江南一带,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于是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领都督建业、南徐的军马。徐盛谢恩后,领命退下,随即传令让众官军多准备器械,多设置旌旗,做好守护江岸的计划。
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说道:“今日大王把重任托付给将军,想要击破魏兵,擒获曹丕,将军为何不早早发兵渡江,在淮南之地迎击敌人?等到曹丕的兵马到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徐盛一看,是吴王的侄子孙韶。孙韶字公礼,官拜扬威将军,曾经在广陵防守。他年轻气盛,极为勇敢。徐盛说:“曹丕势力强大,还有名将作为先锋,不可渡江迎敌。等他们的船只都聚集在北岸,我自有破敌之计。” 孙韶说:“我手下有三千兵马,而且我对广陵的地势了如指掌,我愿意亲自前往江北,与曹丕决一死战。如果不能取胜,甘愿接受军令处罚。” 徐盛没有听从。孙韶坚持要去,徐盛坚决不同意,孙韶再三请求。徐盛发怒道:“你如此不听号令,我还怎么统领众将?” 于是喝令武士将孙韶推出去斩首。刀斧手将孙韶押到辕门之外,竖起行刑的皂旗。孙韶的部将赶紧飞报孙权。孙权得知后,急忙骑马赶来营救。武士正要行刑时,孙权及时赶到,喝散刀斧手,救了孙韶。孙韶哭着上奏说:“臣往年在广陵,深知那里的地利情况。如果不在那里与曹丕厮杀,等他渡过长江,东吴很快就会灭亡!” 孙权径直走进军营。徐盛迎接孙权进入营帐,上奏说:“大王任命臣为都督,带兵抵御魏军。如今扬威将军孙韶不遵守军法,违抗命令,应当斩首,大王为何要赦免他?” 孙权说:“孙韶凭借血气之勇,误犯军法,还望将军宽恕。” 徐盛说:“军法不是臣制定的,也不是大王制定的,而是国家的典章刑罚。如果因为他是亲戚就赦免他,还怎么号令众人?” 孙权说:“孙韶犯法,本应由将军处置。无奈这孩子虽然原本姓俞,但我兄长十分喜爱他,赐他姓孙,他对我也颇有功劳。如今要是杀了他,我就辜负兄长的情义了。” 徐盛说:“看在大王的面子上,暂且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