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暂且不说,单是这个‘而’字,用得跳跃灵动,把谜面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再芳却不服气:“依我看,都差不多,有什么区别?要是说有高下之分,我可不服。”春辉耐心解释:“姐姐要是说各有各的好处,这还说得过去;要是说毫无区别,那就错了。一个是正面出题,一个是借用典故,完全不同。之前我在这儿闲聊,听说玉芝妹妹出了个‘红旗报捷’,被宝云姐姐猜中是‘克告于君’。这个谜语和‘仕而优’是一类的,一个是把人当作虚词用,一个是把虚词当作人用,都是把文字的巧妙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一般来说,谜语以借用典故为最好,正面出题次之。但借用也分两种:比如‘国士无双’,有人猜‘何谓信’;‘秦王除逐客令’,猜‘信斯言也’。这类虽然也是借用,但重点在题旨,和着重题面的谜语有很大差别,又要次一等。最近还有一种卖弄典故的,整天捧着类书,查很多资料来出题,结果谜面刚贴出来,还没等浆糊干,就被人猜出来了,这种就是最下等的。”
余丽蓉说:“我出一个‘日’字旁边加个‘火’字,打《易经》里的两句。”绿云疑惑:“这个字是不是生造出来的?”哀萃芳纠正:“这个‘炚’字读音是‘光’,在字书里能查到,怎么是生造的呢?”芳芝也补充:“就算不是字,也能算‘破损格’的谜语。”张凤雏猜出:“是不是‘离为火、为日’?”丽蓉肯定道:“正是。”薛蘅香称赞:“这个‘离’字用得太妙了。很多人用‘拆字格’,都是简单地把字拆开,不像这个拆得这么生动,这在‘拆字格’里算是别出心裁了。”宋良箴说:“我仿照丽蓉姐姐的思路,出个‘他’字,打《孟子》里的两句。”玉芝琢磨:“这明明是个‘人也’,难道是前一句‘分之’,后一句‘人也’?可《孟子》里又没有这两句。”春辉打趣:“这两句大概战国的时候还有,到秦始皇焚书之后,妹妹你可别恼,可能就被烧掉了。”戴琼英猜出:“是不是‘人也,合而言之’?”良箴点头:“正是。”
窦耕烟也来凑热闹:“我也效仿一下,出个‘昱’字,打《诗经》里的一句。”华芝分析:“这个‘昱’字,如果把‘日’字移到下面,‘立’字移到上面,不就变成‘音’字了吗?”郦锦人马上猜出:“肯定是‘下上其音’。”耕烟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