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二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4/8)
;‘鲁公和齐侯、郑伯在中邱相会,翚率领军队会合齐国人、郑国人讨伐宋国’,是为了揭示公子翚擅自行动。像这类情况,难道不是揭示细微之处吗?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都感到害怕。’当时周王朝的统治秩序瓦解,篡权夺位的事情接连不断,孔子没有掌握权力来推行他的主张,于是根据《鲁史》创作了《春秋》,大概总离不开诛杀乱臣、声讨贼子、尊崇周天子、贬低霸主的意思。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盛,孔子一开始压制诸侯,以尊崇王室。等到诸侯势力衰落而楚国强盛,孔子又压制楚国而扶持诸侯,之所以扶持诸侯,就是尊崇王室的意思。因为圣人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变化无穷无尽,圣人的教诲也随之变化无穷。他随时拯救世道人心的心意就是如此。有人说《春秋》这本书,在记载日月、名称、爵号时暗中蕴含褒贬,我固然不敢确定是不是这样。但说称人为贬,可有的人被称为人却未必是被贬,地位低微的人也被称为人;称爵为褒,可有的被称爵的人未必全是褒扬,被讥讽的人也被称爵。失去国土的君主称名,而卫侯逃到楚国却不称名;即位不到一年的君主称子,而郑伯讨伐许国却不称子。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要知道《春秋》是圣人根据《鲁史》编写而成的,如果把日月作为褒贬的依据,假如某件事应当记载月份,而《鲁史》只记载了季节;某件事应当记载日期,而《鲁史》只记载了月份,圣人怎么能跑到各个诸侯国去,查访具体的日期和月份呢?如果说以名号作为褒贬的依据,假如某人应该被褒扬,而旧史只记载了他的名字;某人应该被贬斥,旧史只记载了他的爵号,圣人又怎么能跑到四方去,查访他的名字和爵号呢?

    若花说:“《春秋》有通用的体例,也有特别的笔法。就像旧史记载的日月,就沿用它的日月;记载的名称,就沿用它的名称;还有结盟就记结盟、相会就记相会这类,都是依据旧史,没有增减,这就是通用体例。如果是旧史没有记载,圣人写下来以表明大义;旧史已经记载,圣人删减以表示警戒,这就是特别笔法。比如‘元年春正月’,这是旧史的原文;加上‘王’字,就是圣人的特别笔法。晋侯召见周天子,这件事在以前儒者的传注里能看到,而圣人写成‘狩于河阳’,这是为了维护天下的纲常;甯殖驱逐他的国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