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说:“刚才兰音甥女说要去见她的寄母,明天就顺便把她带去。”林之洋说:“按理说应该把她送去;可要是她管不住自己的嘴,把事情说出去了,那可怎么办?这样吧,我和九公商量一下,先把兰音、若花寄住在九公家里,让她们和九公的甥女作伴,我们再慢慢商量长久的办法。”于是,林之洋和多九公商量好,把兰音、若花送了过去。兰音和若花摸不着头脑,又不敢违抗,只好先住下。幸好多九公把自己的两个甥女也接来作伴,一个叫田凤翾,一个叫秦小春,她们从小就跟着多九公读书,长得品貌出众,饱读诗书,而且针线活也做得很好,兰音、若花就跟着她们学习。这四个人年纪相仿,闲暇的时候,一起谈论文墨,倒也能打发时间。林之洋再三嘱托多九公照顾好她们。回到家中,林之洋又嘱咐丈母和女儿千万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第二天,林之洋雇了小船,带着水手,把女儿国送的银子搬到船上,朝着唐家出发。
唐敖的妻子林氏,自从得知唐敖降为秀才的消息后,便天天盼着他回家。后来收到家书,才知道丈夫虽然回到了岭南,却因为心情郁闷、疾病缠身,羞于回到故乡,已经和哥嫂一起登上海船,飘洋远去了。林氏得到这个消息后,担心丈夫受不了海上的辛苦,时常忧心忡忡,还经常和女儿小山抱怨哥嫂。唐敏夫妇对此也时常埋怨。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这天,唐小山因为思念父亲,心情烦闷,无所事事,偶然间写了一首思亲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梦醒黄粱击唾壶,不归故里觅仙都。
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
松菊荒凉秋月淡,蓬莱缥缈客星孤。
此身虽恨非男子,缩地能寻计可图。
小山刚写完,就看见唐敏笑嘻嘻地走了进来。唐敏把诗看了一遍,不禁点头称赞道:“满腔的思亲之情,句句都流露在纸上。没想到侄女的诗学,近来竟然进步这么大。最后一句的意思虽然很好,但茫茫大海,又从哪里去寻访呢?大概不久之后,你父亲就会和你母舅一起回来了。”小山在一旁恭敬地站着,问道:“今日叔父为什么满面笑容,莫非是得到父亲回来的消息了?”唐敏说:“刚才我在学馆里看到了一道恩诏,这可是盛世才有的罕见盛典,自古以来都很少见。能有幸遇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