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二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5/8)
件事记录在诸侯的简策上,而圣人写成‘卫侯出奔’,这是为了给君主们以警示。不只是称仲子,而是称‘惠公仲子’;不只是称成风,而是称‘僖公成风’;不称陈黄,而称‘陈侯之弟黄’;不称卫絷,而称‘卫侯之兄絷’;阳虎是家臣,写成‘盗’;吴、楚僭越称王,写成‘子’;其他像公子纠不写‘齐’,而小白写‘齐’;公子突不写‘郑’,而忽写‘郑’;拥立晋君却写成‘卫人’;拥立王子朝却写成‘尹氏’,诸如此类,都是圣人的特别笔法。所以说:‘书中的事是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文字是旧史的文字,而其中的大义是我孔子私下取来表达褒贬的。’学者研读《春秋》,一定要知道哪些是通用体例,哪些是特别笔法,自然就能领会其中的大义。总之,《春秋》这本书,圣人光明磊落,只是如实记载事情,善与恶都一目了然。至于拯救世道人心,这才是这本书的主旨。我胡乱发表见解,不知道对不对,还请姐姐指点。”

    亭亭说:“姐姐的论述,深刻领会了《春秋》的要旨,我只有拜服的份。还有一件事,我想请教一下,不知道二位姐姐愿不愿意赐教?”闺臣说:“姐姐请详细说说。”亭亭说:“我听说古代的《礼》在秦朝遭受焚书之灾后,如今留存下来的只有《周礼》《仪礼》《礼记》,世人称作‘三礼’。如果论古代的礼制,没有比它们更古老的了。但从汉、晋到现在,历朝历代,都各自撰写礼制,这些礼制是各自创新,还是都依据旧有的典籍呢?至于三《礼》各家的注疏,其中究竟以谁的为好?能否给我讲解一二呢?”若花听了,暗暗伸了伸舌头,心想:“这个黑齿国的女子,怎么突然抛出这么大的题目!光是三《礼》各家就够讨论一番了,她还加上历朝的礼制,这简直像茫茫大海,让人从哪里说起呢?只怕今天要出丑了!”

    正在思考,只见闺臣回答道:“我听说《宋书·傅隆传》里说:‘《礼》是万物的根本,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所以应用于国家,君臣借此体现尊卑和亲情;应用于婚礼和冠礼,年轻人和年长者借此体现仁爱,夫妻借此体现情义和顺;应用于乡里,朋友借此增进情谊,宾主借此展现尊敬和谦让。《乐》的五声,《易》的八卦,《诗》的《风》《雅》,《书》的《典》《诰》,《春秋》的劝善惩恶,《孝经》的尊崇双亲,无不是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