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走来走去,毫无办法。他还听说自己的府邸被百姓们团团围住,就等着治河的回音,心里更加着急,都不敢回府。他又担心唐敖偷偷离开,于是派了很多兵役在城门把守,还派人按时送酒送菜到迎宾馆,又挑了几担鱼肉鸡鸭之类的送到唐敖船上,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免得让人觉得招待得太冷淡。当天,国舅就留在朝堂住下了。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国王起床后,心情很不好,把国舅宣来问道:“那个揭榜的妇人还在吗?”国舅回禀道:“此人现在宾馆。因为国主没有指示,她大概今天就要回去了。”国王说:“她要是真能治河,我顾念百姓的生命,原本可以施恩,把王妃放回去。但不知道她到底治得怎么样?不如等她把河道治好,再放王妃回去。要是修治得不好,完不了工,白白浪费了银两,就把王妃留在这儿,日后让她家人照数拿银子来赎。国舅觉得怎么样?”国舅听了,满心欢喜地说:“主上这样安排,既不会浪费国家钱财,又能安抚百姓。要是河道真的修好了,还能消除全国的大患。真是一举两得。”国王说:“你就照这个办法去办吧。”
国舅来到迎宾馆,见到唐敖,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原来这位国舅姓坤,年纪不到五十岁,声音和相貌都像极了太监。两人喝完茶,国舅说:“昨天百姓们都聚集在朝门,说贵人您念及我国水患,特意来救援。老夫当时朝中有事,没能好好陪同,多有得罪,还望您多多包涵。至于您的亲戚,在王府卖货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现在还没痊愈,等他稍微调养好了,自然会送他回船。至于立王妃的说法,都是百姓们的谣言,千万不能轻信。不过关于治河这件事,不知道贵人有什么高见呢?”唐敖说:“贵国河道的问题,我还没亲眼看到,不敢妄下论断。但要说大概的情况,当年治水最厉害的要数大禹。我听说大禹疏通九条河流,这个‘疏’字就是治河的关键。把众多水流疏通,让它们各自有归宿,也就是‘来有源头,去有出口’。根源清楚了,中间没有堵塞,自然就不会发生水患。这是我的一点浅见,等看过河道之后,还望国舅大人多多指教。”国舅听了,连连点头。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