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不想做官了,那自然不用天天抱着四书五经啃,也不用每天都读朱熹的书了。
打发时间的话,这些书明显是不行的。
所以解缙他爹涉猎非常的广泛。
可以说只要他能弄到的书,他都读过,而且还不是走马观花地读。
解缙家是江西的,本身读书的氛围就很浓厚,再加上他家又小有资产,所以解缙他爹真的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有他在,弄出几张试卷那真的是分分钟的事儿。
所以就算知道了,要考作文和数理化,也不一定就能押对题啊。
就算压对了也无所谓,朱吾适不仅不反对,他甚至很鼓励其他的人知道考试内容。
如果后续的考生知道了内容,想要考出好成绩,然后去用心钻研数理化,那不是好事儿嘛。
正好朱吾适需要的就是数理化方面的人才啊。
不过朱吾适也有失算的时候。
下午阅卷的时候,朱吾适就陪着解缙他爹,然后头都大了。
考生写的那些个作文,他压根儿看不懂。
全是文言文,能看懂就怪了。
朱吾适上学那会儿,就很讨厌文言文。
倒不是文言文不好,那都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怎么会不好呢。
问题就是太好了,好到朱吾适压根儿看不懂。
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帮助下弄懂了吧,还要背诵全文。
鬼知道文言文有多难背。
背诵也就算了,还要阅读理解。
阅读都有障碍了,还要理解。
真真是太难了。
这就是大明的风格,朱吾适还真没法儿说什么。
看了一会人,朱吾适放弃了。
反正他已经交代过解缙他爹了。
作文的要求就是,能说人话,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更进一步的质量问题,他自己看着办就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
第一次参加考试的考生并不是特别多,大家都不想当小白鼠。
所以考试成绩很快就出来了。
一共不到一百个考生,最后只录取了不到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