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部分读书人的骄傲是没有丢的。
如果哪天大明开科举了,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跑去参加科举。
除非能得到一份既受人尊重,又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而朱吾适目前要给他们提供的工作,恰好满足这个要求。
职业技术学院和地质学院那也算是大明的大学了。
在大学里当个老师,这个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在工资待遇方面,朱吾适也肯定不会吝啬。
而且来当老师不仅不耽误他们以后科举,甚至工作如果干得好的话,还可以在朱吾适面前露个脸。
好处还不仅是这些呢。
朱吾适可是王爷,亲的那种。
大明因为科举一直没开,现阶段想要当官,还是以举荐制度为主的。
什么是举荐制度呢,就是说你在朝中当官,干得还挺不错的。
你认识一个人,觉得他有能力。
你就可以把他推荐给朝廷,然后朝廷去考察一下,如果觉得这个人确实不错,就可以特许他当官了。
举荐制度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
大明建国初期,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填补官僚体系的空缺。
毕竟之前几十年一直在打仗,有经验的都是前朝的官员,朱元璋用着也不放心。
又因为一直打仗,很多读书人没有机会出头。
甚至一些本来有条件读书的人,因为战乱,导致没书可读了。
本来封建社会读书人就少,这一打仗,能用的人才就更少了。
所以朱元璋在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好,就下令手下广泛举荐人才入京,授以守令职位。
等到洪武三年的时候,大明开始实行科举。
还是那个问题,之前几十年一直打仗,人才断层严重。
科举选出来的人不堪大用。
朱元璋没办法,决定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
举荐制度也不是没有弊端的。
不仅有,弊端还挺大的。
举荐制度是一种主观估量人才的方式,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
导致被举荐的人才质量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