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还不错,黄金产量非常的低。
所以那些了解情况的商人,对于去瀛洲淘金真的不是很有热情。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金矿又是官营的,一年的产量也就二十多万两白银。
那瀛洲就算有金矿,又能有多少呢。
费劲吧啦,漂洋过海去淘金,一年赚个几万两,还不如他们随便做点儿什么生意呢。
别的不说,多生产收购点儿布匹瓷器什么的运到欧洲,去一趟赚的就不止几万两了。
这个生意他们每年都有做,还比较顺手。
所以为什么要费那个劲去瀛洲淘金呢,太不划算了。
商人就是这样,不划算的生意他们是不会做的。
这些人之所以过来,并且也决定去淘金。
并不是为了利益,纯粹是为了不让朱吾适给他们穿小鞋。
经过这几年的接触,大明商人对朱吾适也已经很熟悉了。
朱吾适这个人不仅有本事,还非常的好说话。
他信奉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只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朱吾适,他就会给那些支持他的人方便,让他们赚钱。
相反,如果不支持朱吾适,那有什么好事儿朱吾适也不会带他玩儿的。
所以那些有实力的商人今天过来,也愿意去淘金,就是为了给朱吾适面子。
怕不参加的话,朱吾适以后有什么赚钱的生意不带他们了。
就比如说蒸汽火车。
万一今天不支持朱吾适,朱吾适拿个小本本记上,以后蒸汽火车正式投入使用。
别人都可以用蒸汽火车拉货,自己因为没有参与淘金,被朱吾适给嫌弃了,不让他们承包车厢,那对他们的生意影响可就太大了。
这是朱吾适之前没有想到的。
在他看来,瀛洲西部的金矿储量非常的大,一万万两黄金啊。
换成白银就是六万万两。
大明一年的税收是1000万两。
这些黄金储量相当于大明60年的税收啊。
也就是说,朱元璋加朱棣,两个人一共在位五六十年,加起来收的税,还不一定有瀛洲西部的黄金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