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灵羽草的叶片变得更加坚韧,荧光也更加明亮,对空气中污染物的过滤效率大幅提高。
苏然利用核聚变形背包中的基因编辑与检测一体化设备,对馥香盈穗黍进行针对性的基因改造。他根据废弃垃圾填埋场土壤的特点,增强了黍子根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培育出的新品种馥香盈穗黍在模拟的填埋场土壤环境中生长良好,根系更加发达且坚韧,能够在恶劣的土壤条件下顽强生长。
陈风在培育炎寒御磁藤时,利用核聚变形背包模拟填埋场的极端气象条件和异常能量波动,让藤蔓逐渐适应并强化其抗逆特性。同时,通过调整植物培养模块的参数,增强了炎寒御磁藤的电磁特性,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抵御极端天气和稳定能量场。经过培育,炎寒御磁藤的藤蔓变得更加粗壮,表面的电流更加稳定且强度有所增加。
赵洋针对严重污染的地下水环境,对润水凝晶荷进行适应性培育。他利用核聚变形背包对荷花的根部结构和细胞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使其能够在高污染的地下水中高效吸收水分和净化污染物。同时,他还利用核聚变形背包制作了一套智能水循环与净化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各种水源进行多层次净化,为植物生长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周凯则利用核聚变形背包对填埋场深层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质进行提取、精炼和配比,制成了一种高效的土壤改良剂。他将这种改良剂融入到磐岩棘盾樟的培育土壤中,同时利用植物培养模块调节树木的生长参数,使磐岩棘盾樟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填埋场环境,树干更加粗壮,树皮更加坚硬,防护能力更强。
众人带着培育好的植物,满怀希望地来到选定的实验种植区域,开始了栽种行动。
吴度带领大家在填埋场的上风方向和人员活动区域周围密集种植碧氧灵羽草。他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大家:“注意保持适当的间距,让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吸收空气和过滤污染物。这些碧氧灵羽草将是我们改善这里空气质量的重要力量。” 众人按照他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碧氧灵羽草种下,用核聚变形背包变成的小型灌溉设备为它们浇上了第一遍水。
此时的填埋场,恶臭扑鼻,垃圾山在烈日的炙烤下散发着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