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听:
臣奉天威西征,幸赖将士用命,已于今岁尽克高昌二十二城。
城池府库俱已清点,流民复业,道路肃清,谨具高昌善后三策附呈御览。
然臣有私情惶恐,家严沉疴云中,汤药侍奉唯恐不及,伏乞陛下垂怜,许臣暂返家宅尽孝。待龟兹烽烟起时,臣必昼夜兼程复归戎幕。
兹有安边三策,谏于陛下:
其一,于阗、疏勒二国遣使输诚,愿献图籍。臣观其诚,已令其暂守藩礼。
窃以为宜速设安西都护府,总辖高昌、于阗、疏勒三镇。乔师望将军久历边事,通晓蕃情,臣觉可授都护印信。
其二,留高侃整饬城防,程处默开垦屯田,尉迟宝琪巡护商道。三将互为犄角,如此则粮秣足备、道路安宁,待来岁粮熟马肥,便可直取龟兹。
其三,臣日夜筹度,若得龟兹则四镇成势:高昌扼天山北道,疏勒控葱岭险隘,于阗据南山要冲,龟兹总四达之衢。
届时移都护府治于龟兹,设烽燧十二驿,驻精骑八千,则商贾可复丝绸旧路,税赋可充边军粮饷,诸国不敢妄动,纵有小衅,旬日可平。
臣自知擅准属国、私调将领,罪当严惩。然西域经略事关万世,故冒死陈情。谨遣快马昼夜疾驰,高昌至长安驿路七日可达,静候陛下敕命。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庚戌
臣秦浩顿首再拜。”
奏折读罢,殿中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陡然间变得凝重起来,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长孙无忌率先迈出一步:“陛下,秦浩此奏,关乎边疆局势,不可不察。
臣以为,秦浩久在军中,对前线战事了若指掌,其所言举措,定是深思熟虑。
如今高昌之事初定,后续安排极为关键,依臣看,可先依奏中所提,稳住高昌旧部人心,
再徐徐图之,徐徐整顿治理,如此方能确保边疆长治久安。”
魏征紧接着出列,目光炯炯:“陛下,秦浩奏折虽有其道理,但臣以为,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边疆新定,当以安抚民生为要,万不可因一时之决策,激起新的民怨。
再者,奏折中若涉及对旧势力的处置,需慎之又慎,切不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