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回头看了一眼水面,月光依旧皎洁,却不再安宁。
他低声喃喃:
“世间之贼,不止辽人胡马,还有心之邪念。”
七夕夜,在一方月色与喧嚣中,岳家军继续稳步成长,而岳飞心中那支“北伐之箭”,已在悄然拉弓。
宣和元年七月十二日,灵山,雷音寺。
此日香烟缭绕,金光万丈,灵山诸佛齐聚一堂。宝座之上,释迦牟尼佛祖面色肃穆,缓缓启口:
“我佛门有一僧,执念深重,迷于贪嗔痴三毒。若不加以阻止,劫火终将烧至三界六道。”
殿上佛音尽歇,众菩萨皆知佛祖所指之人——鸠摩智,昔日吐蕃国师、佛门弟子,如今为武功所惑,屡破戒律,行事偏激,已非昔日正道之人。
宝莲座上,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叹道:“唉……可悲可叹,我佛门广济众生,却偏生出此等孽障。难怪地藏王菩萨曾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人已自坠阿鼻之途。”
一旁的文殊菩萨轻摇拂尘:“若是他执迷不悟,恐祸害不止武林,连佛门正脉也会动摇。”
普贤菩萨闭目念咒,亦神情凝重:“昔日鸠摩智受法于灵山外传,如今却以佛门技艺行邪念,实为罪孽深重。”
连一向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此刻也面沉如水:“本应来世接引众生,今反生异变。”
坐于侧殿的药师佛与阿弥陀佛皆长叹一声,不再言语。燃灯古佛亦轻拂佛灯,口念真言,摇头不止。
正殿中,地藏王菩萨出列,拱手肃声:“佛祖,弟子愿下界阻之。若可唤回此人,我佛门尚存一线希望。”
释迦牟尼闭目片刻,沉吟后缓缓开口:
“鸠摩智在中原之外,常居吐蕃之地,气脉偏僻,执念深重。若非他心底尚存佛性,我也不愿动杀劫。”
他目光落在莲花座上的观音,语气坚定:
“观音,你是我佛门慈悲之象,也是中原百姓心念所归。若你亲自前往,或有一线回转之机。”
观音菩萨肃然应道:“弟子领命。”
殿中钟响三声,佛光闪烁,观音化作一道清莲佛光,直坠人间。
三日后,七月十五日,吐蕃,雪岭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