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册子,“我准备了‘技工成长记录册’,每个新工人一人一本。干了什么活,学了哪项技术,全都记进去。年底评比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依据。”
“太好了。”农娜握住她的手,“你干得漂亮。”
喀秋莎得意地一笑:“那是,我也不是光会打枪的。”
时间飞快地推进,转眼到了6月1日。
儿童节那天,工厂的气氛比平时轻快许多。
厂区广场上拉起了横幅:“向未来的建设者致敬!”
旁边一张展板上,贴着几十张照片和名字——那些过去一季度获得表彰的优秀工人。
在主席台上,农娜身穿正式的工装,站在麦克风前大声宣读名单:
“优秀技工:瓦西里·安东诺夫、谢尔盖·彼得诺夫、托尔、小林……”
“进步技工:彼佳·卡列宁、伊万·谢苗诺夫……”
“带教标兵:尤里·卡普林、马琳娜·伊林娜……”
每念出一个名字,台下便爆发出一阵掌声。领奖人胸前挂着红色绶带,一脸自豪。
保尔、阿尔焦姆、喀秋莎都坐在台前,依次为他们颁发奖章与证书。
当托尔走上领奖台时,全场欢呼最多。这个来自遥远岛国的“女同志”,一身力量惊人,工作极为认真,每次搬机器时都不叫累,如今是车间的明星工人。
保尔笑着说:“托尔同志,你的干劲让我们苏联工人都得加把劲。”
托尔举拳敬礼,声音洪亮:“为苏维埃奉献全部!”
而小林则是默默站在领奖台上,领完奖后回到了台下,神色淡然,但眼神坚定。
康娜也在广场上玩耍,和工人们的孩子一起画画、踢球。她现在就读于基辅市第五小学,是班里数学最好的学生之一。
整个厂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老工人和新工人们在歌声中谈笑,孩子们在跳绳、唱歌,广播里放着《喀秋莎》和《青年近卫军》。
傍晚时分,保尔站在车间门口,望着广场的热闹,轻声对身边的阿尔焦姆说:“今天这场联欢会,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一群为了完成任务的机器。”
“我们是人,是有信仰、有生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