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全亮透,厂区内已经一片人声。今天,是厂里第一次把技术培训班正式搬到了流水线边。
老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讲解操作要点,新来的年轻工人们则戴着写有“见习技工”的胸牌,认真听、认真看,有的甚至边听边在小本子上记录。
保尔站在一旁巡视,看到这群新工人眼神里的专注,心里一阵踏实。
“谢尔盖,把那小子叫过来。”他指着一个操作不太稳的青年。
谢尔盖·彼得诺夫立刻应声:“好嘞,彼佳,过来!”
那个叫彼佳的年轻人快步跑来,站得笔直:“保尔同志。”
保尔没有批评,只是弯下身,亲自拿起焊枪演示了一遍。
“你看,火力要稳,焊缝要直,不能急。手要沉,心要静。”他说着,把焊枪递过去,“你试试,慢点来。”
彼佳接过工具,照着他刚才的示范动手焊接。
保尔看了一会儿,点点头:“不错,有进步。”
这时,阿尔焦姆走过来:“我们刚统计了这周的进度,新人平均熟练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三天。”
保尔露出一丝笑意:“看来,边干边教确实比关在教室里背理论强。”
与此同时,农娜正坐在办公桌前,敲打着打字机。她已经将“优秀技工竞赛机制”方案写成了正式草案:
每月评选“优秀技工”“进步技工”“带教标兵”
所有一线工人均可参加,评选标准包含出勤、效率、技术水平、带教能力等
优胜者将获得奖金、奖章及张贴光荣榜,并可在年底优先参与进修或晋升
每季表彰一次,上报至市工业局。
她将打好的纸张交给副主任:“立刻送去工会那边审批,我要在下周一前正式启动。”
副主任点头:“是,农娜同志。”
刚送完材料,喀秋莎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摞海报。
“这些是我画的宣传草图,看看——‘学技术,争先进’,‘做新时代工人’,‘荣誉属于劳动者’。”
农娜接过,逐张翻看:“不错,有气势。放大以后贴到各车间、食堂、工会门口去。”
“还有啊。”喀秋莎拿出一个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