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星艺探索者”的积极变化,叶澜和林宇更加坚定了将科学与艺术融合教育拓展到宇宙领域的决心。他们与航天科研团队的合作探讨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初步确定了合作框架,计划在未来的航天项目中,逐步融入科学与艺术融合教育的元素。
在一次合作会议上,航天团队的负责人说道:“我们认为可以先从宇航员的选拔和培训入手,将科学与艺术融合素养纳入考核标准。同时,在航天器的设计中,也可以考虑增加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为未来的星际航行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叶澜和林宇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适合在航天器上使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精简版的‘星艺探索者’,让宇航员在漫长的航行中,继续深化自己的科学与艺术修养。”
随着合作的深入,叶澜和林宇开始为未来的宇宙教育计划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他们根据宇宙探索的不同阶段和任务需求,设计了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在基础阶段,重点培养学员对宇宙科学和艺术的综合认知,通过虚拟课程、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员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天体演化以及艺术在宇宙探索中的潜在作用。
在进阶阶段,课程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学员们会在模拟的宇宙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并通过艺术创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感悟。例如,在模拟月球基地的环境中,学员们进行资源采集实验,同时用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验和思考。
在高级阶段,课程将聚焦于宇宙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假设未来与外星文明接触,学员们需要学习如何通过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与外星生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文化交流。他们会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探索如何利用科学原理解读外星艺术信号,并尝试创作能够跨越文明界限的艺术作品。
为了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叶澜和林宇邀请了更多领域的专家加入团队。除了航天科学家、音乐家、教育专家外,还包括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从多个角度为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打乱了他们的节奏。一些媒体对他们将科学与艺术融合教育拓展到宇宙领域的计划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