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左侧筑起新坛,府衙正厅作金殿。年仅二十岁的赵构,由太常少卿导引,登坛受命,展读册文,
曰:
“嗣天子臣构,敢昭告于昊天上帝:金人内侵,二帝北狩,臣构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握兵马元帅之权,倡义旅以先诸将,冀清京邑,复两宫。而百辟卿土,万邦黎献,谓人思未德,天眷赵宗,宜以神器属于臣构。辞之再四,惧不克负荷。万口一辞,咸曰不可稽皇天之宝命。怵怵震惕,敢不钦承。”
读毕,赵构南向恸哭许久,即位于应天府治之正厅,是为“宋高宗”。遥尊上皇赵佶为“道君皇帝”,靖康帝赵桓为“渊圣皇帝”,元佑皇后为“元佑太后”。遥尊韦贤妃为“宣和皇后”,邢氏为皇后。
是日,元佑孟氏太后于汴京撤帘,一切政治归于新皇帝。
一度当了皇帝的张邦昌,本来伏地受死,不但没死,还授为太保,进封为同安邵王。
令文武百官振奋的是,在钦宗靖康年间,主和误国的大臣李邦彦、耿南仲、吴敏、李兑等,--被贬职处置。
使百姓欢呼雀跃的是,德高望重的李纲,被诏令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教汪伯彦百思不解的是,高宗没拜他为相,他的官职排名竟是在黄潜善之后。
最感扫兴的应属大国舅韦渊,明明升迁在握,不知哪个直娘贼使了手脚,没啦!都怨这个甥儿皇帝。
热闹一番后,汴京、南京的千千万万臣民,开始引颈企盼着新君能有一番大作为,扫荡入侵的金兵,迎回被掳的徽宗钦宗二帝。
5
庞大的俘虏队伍还在宋朝境内迁徙。金人为防范发生意外,把队伍分成两路,一路是钦宗赵桓、朱皇后、及部份亲王等,取道代州,翻越太和岭而去。另一路则是上皇徽宗赵佶、郑太后、赵楷、赵枢、赵榛、韦妃、邢夫人、柔福公主,以及秦桧等人。鉴于不断有百姓拦路的困扰,便专挑生路而行。
从此,俘虏队伍跋荒涉芜,终日不见房舍;泥深没胫,一路更加难行。跌倒摔伤的已是见怪不怪,受饥挨饿也是司空见惯。女的遭蹂躏、男的受凌迟,自然也成家常便饭。最可怕的是死人的事经常发生,使上皇赵佶无法忍受。本来就背负着泰山,怎能再经得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