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转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那一招的后续变化可以更加灵活一些。”
傅斯年全神贯注地听着霍元甲的指点,同时在实战中不断尝试。几个回合下来,虽未能在霍元甲身上占到丝毫便宜,但却感觉他对通背拳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他明白,今日这场切磋,所获远比胜负更为重要。
一旁的农劲荪静静地观看着两人的交手,心中对傅斯年的表现颇为惊讶。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有些莽撞的少年,没想到在与霍元甲的切磋中,竟能如此虚心好学,且有一定的武学天赋和基础。他不禁对傅斯年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切磋结束后,霍元甲拍了拍傅斯年的肩膀,大笑道:“你这小子,根基不错,悟性也高,日后若能勤加练习,必成大器。” 傅斯年满脸感激地说道:“多谢霍大侠指点,今日之恩,晚辈铭记于心,定当努力。”
从那以后,傅斯年成为了怀庆药栈的常客。在与霍元甲学习的日子里,他仿佛置身于一座武学的宝库之中。下午,傅斯年便已与霍元甲相对而立。霍元甲亲身示范拳法招式,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技巧,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奥秘。
傅斯年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武学的敬重。从基础的站桩开始,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姿势,感受着身体重心的分布与力量的凝聚。
出拳时,傅斯年仔细体会霍元甲讲解的发力技巧,从腿部的蹬地、腰部的扭转到手臂的挥动,力求将力量完美地传递出去。随着学习的深入,复杂的连招与身法让他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他从不气馁。
傅斯年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直至汗水湿透了衣衫,肌肉酸痛不已。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对比通背拳与霍家拳的异同,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将其融合为一种更加强大、独特的武学风格。
傅斯年的思维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武术理念中穿梭,如同一位探索未知领域的勇士,不断挖掘着武学的更深层次内涵。
而农劲荪则常常在一旁讲述一些江湖轶事、武林秘闻,让他对这个时代的武术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傅斯年不仅武艺日益精进,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来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