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耗费巨资建造了豪华的禅房。
一休看到这奢华的景象,心中满是失望与愤怒。他对养叟说:“法兄,我们修行之人,本应追求简朴,你如此大兴土木,建造这豪华禅房,岂不是背离了佛法的本意?”
养叟不耐烦地说:“一休,你懂什么?这是为了弘扬佛法,让大德寺更加庄严,吸引更多信徒。”
一休摇头道:“真正的庄严在于内心的清净,而非外在的奢华。你这是在追求世俗的名利,而非佛法。”
养叟看到诗后,恼羞成怒,认为一休是在故意挑衅他。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一休深知自己与养叟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决然离开了大德寺。
离开大德寺后,一休在京都郊外创建了瞎驴庵,自称“瞎驴庵主人”。瞎驴庵周围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环境十分清幽。
附近的村民们对这个新来的僧人充满好奇,一位村民问道:“一休师父,您为何要在这荒野之地建庵修行?”
一休微笑着回答:“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更能让我静下心来修行,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你们。”
他与附近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村里的庄稼遭遇了严重的虫害,村民们看着即将颗粒无收的庄稼,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
村民们找到一休,焦急地说:“一休师父,您快想想办法吧,这庄稼要是没了,我们可怎么活啊?”
一休安慰道:“大家莫要着急,我定会想办法解决。”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种天然的驱虫方法。他带领村民们一起行动,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地驱除了虫害,保住了庄稼。
村民们对他感恩戴德,一位村民激动地说:“一休师父,多亏了您,不然我们今年可就惨了,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一休摆摆手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而且这也是佛法慈悲的体现,不必言谢。”
他还曾前往新村妙胜寺,召集众人一起雕刻大应国师的尊像进行礼拜。
在雕刻现场,一位工匠疑惑地问:“一休师父,我们为何要如此用心地雕刻这尊像呢?”
一休认真地回答:“这尊像代表着我们对大应国师的敬仰,也是对佛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