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心为《水经》作注。
回到家中,郦道元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当时北魏的藏书虽不如后世丰富,但郦道元四处寻觅,从官方藏书阁到民间藏书大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官方藏书阁,他与一位老学者探讨:“先生,我在研究中发现,关于洛水的源头,不同的古籍记载有所差异,不知您有何见解?”
老学者捋了捋胡须,说道:“这洛水源头的说法,确实存在争议。有的古籍说源自北方的山谷,有的则称出自南方的山溪。你不妨多参考几本古籍,再结合实地考察,或许能找到答案。你看这《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川脉络,与《汉书·地理志》中的说法就不太一样。”
郦道元点头称是,“多谢先生指点,我定会仔细考证。我打算再去洛水周边走一趟,看看能否找到确切的源头。”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资料,他再次踏上旅途,足迹遍布北方各地。在太行山深处,他为了确定一条河流的源头,在山林中艰难跋涉,被荆棘划破了衣服,划伤了皮肤,但他毫不在意。
山中常有猛兽出没,有一次,他远远地看到一只斑斓猛虎,吓得他躲在树后许久。待老虎离开后,他才继续前行。终于,在一处山坳中,他找到了那条清澈的溪流,确定了它就是河流的源头,心中充满了喜悦。
经过多年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部巨着。他带着书稿四处奔走,希望能将这部着作流传下去。他拜访了许多学者和藏书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些学者对他的着作提出了质疑,认为他的记载过于详尽,有悖于传统的地理观念。
“郦先生,你这书中记载太过繁杂,传统地理志可不兴这样写。这地理之事,向来简洁为要,你这般包罗万象,反倒失了重点。”一位学者皱眉说道。
郦道元耐心解释:“先生有所不知,我多年游历四方,实地考察,发现河流山川与周边的人文、历史紧密相连,详尽记录方能展现全貌。您看,这是我在黄河边记录的,当地百姓靠着黄河水灌溉农田,发展出独特的农耕文化;在长江畔看到的,江上的渔民有着代代相传的捕鱼技艺和独特的信仰。唯有如此,后人才能更好地了解这大好河山啊。而且,不同古籍对同一条河流的记载多有出入,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