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我们都在不断探索与领悟的道路上。能与各位高僧交流,是我的荣幸。”
贞观十九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踏上东归之路。归途中,他们再次穿越雪山和丛林,虽然艰难,但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顺利度过重重难关。
回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在朱雀门亲自迎接。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街道两旁摆满了鲜花和香案,人们纷纷跪地,向玄奘表达敬意。
唐太宗高兴地说:“法师西行归来,实乃我大唐之幸,这些佛经必将福泽万民。朕一直期待着法师能带回真经,为大唐的佛教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玄奘恭敬地回答:“陛下圣明,此乃佛主庇佑,贫僧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此次西行,能带回真经,全靠一路上众人的帮助和佛主的指引。在高昌国,高昌王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在天竺,众多高僧大德与我交流佛法,让我受益匪浅。”
唐太宗又问:“法师在天竺多年,想必有许多见闻,可与朕分享。”
玄奘于是将天竺的风土人情、佛法传承、奇闻轶事等一一向唐太宗讲述,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
当听到玄奘讲述在沙漠中迷路又找到水源的经历时,唐太宗不禁感叹道:“法师的毅力和信念令人钦佩,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
此后,玄奘在长安的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译经工作。他带领着一众弟子,日夜翻译佛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奘的译经成果逐渐丰硕,一部部佛经在大唐流传开来,佛法的智慧如春风般吹遍各地。然而,长期的劳累与精神的高度集中,让玄奘的身体每况愈下。
一日,在弘福寺的庭院中,玄奘坐在石凳上,望着寺内的菩提树,陷入了沉思。弟子们见师父面色憔悴,心中满是担忧。慧明轻声说道:“师父,您为译经大业日夜操劳,如今身体欠安,还望您能多保重。”
玄奘微微摇头,目光坚定:“佛法传承,刻不容缓。我虽身体不适,但只要一息尚存,便不能停下手中之事。这些佛经承载着解脱的智慧,早一日译出,便能早一日普度众生。”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玄奘仍坚守在译经的案前。他的眼神虽已疲惫,但每当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