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禾镇,韩宇让韩壮在城外看车。
“省一份入城费。”韩宇淡淡道,“你在这等着,我去打听打听行情。”
韩壮不满地嘟囔着,却也只能照做。他靠在车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暗自盘算着这趟买粮能赚多少。
城里的米铺,韩宇跑了整整三家。每到一家,他都仔细询问价格,观察掌柜的态度,甚至留意其他客人的反应。
看到米价时,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便宜的糙米一下就贵了一文,细米更是飙到十三文一斤。这价格比他预想的还要高。
门口排着长队的妇人们叽叽喳喳地抱怨着。
“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个挑着竹篮的妇人叹气。
“昨天还便宜两文呢,这涨得也太快了。”另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附和。
“面价更吓人,直接翻倍了。再这么下去,连粥都喝不上了。”
韩宇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这些抱怨。三家米铺的价格出奇地一致,显然是商量好的。他试探着问了问存货,掌柜们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这种态度,怕是背后有稳定的货源。韩宇心里盘算着,这米价恐怕还会继续涨。
从早到午,韩宇才从镇坊出来。临走前特意去了趟学堂,又摸了好几天鱼。他知道这一趟买粮不会那么顺利。
“去南边。”韩宇对等得昏昏欲睡的韩壮说。
“啊?”韩壮一惊,差点从车上摔下来,“那么远?”
韩宇递给他两个杂粮馒头,“南边虫害少,说不定能买到便宜的。再说,现在这个价格,咱们买不起。”
韩壮咬着馒头,跟着韩宇往南赶。馒头有些发硬,但他却觉得格外香甜。这是韩宇特意给他买的,虽然只是普通的杂粮馒头。
傍晚时分到了邻县,在五里外的驿馆歇脚。花了五文钱洗漱,换了热水,兄弟俩挤在车厢里过夜。
夜里有些凉,韩宇把自己的外衣盖在韩壮身上。看着弟弟熟睡的样子,他想起了家里的柳芸,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第二天一早,韩宇花二十文买了两碗醉香面。趁着吃面的功夫,他跟其他商旅攀谈起来。韩宇说话不急不缓,时不时还能逗得对方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