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他指着角落里的成品。
那是一个改造好的书箱:底部安了四个木轮,背面装了个可伸缩的拉杆。整体造型新颖,却不失实用。
“试试看。”韩木匠催促道。
柳芸放下饭菜,拉起杆子,轻轻一推。书箱在地上滑动起来,异常顺畅。
她满意地点点头,已经能想象到两个孩子看见这新奇“行李箱”时惊喜的表情。
“刘叔,您真是个天才!”她由衷赞叹。
韩木匠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主意是你想的,我就是照着做罢了。”
“那您看,再做两个要多少钱?”柳芸问。
韩木匠想了想:“材料钱就够了,别的不用给。就当是我送给大郎二郎的见面礼。”
“那怎么行,”她坚持道,“您的手艺值钱。”
两人商议好价钱,柳芸又留下些银子订做新书箱。
柳芸的目光落在那块厚重的方板上,手指轻轻抚过木板表面细腻的纹路。
“这要怎么收起来呢?”她忍不住问道,目光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
韩木匠放下手中的锯子,抹了把额头的汗水。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你试试摁这里的凸起。”
柳芸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摸索,很快便在厚板底部找到了一个拇指大小的突起。
她轻轻一按,立起的拖杆便“哗啦”一声缩了回去,变成一个高出书箱五厘米的提手。
柳芸惊叹于其中的巧思,不由自主地又按了几次,每一次都能听到清脆的机括声。
“真是巧夺天工!”她由衷赞叹道,“这样的机关,我还是头一次见。”
韩木匠笑容更深,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但很快,他的表情又黯淡下来:“这是家师传下的独门手艺,具体机关恕我不能相告。”
他拿起一块木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师父临终前才将这些秘技传授于我,可惜我资质驽钝,只学到了皮毛。这些年来,也就琢磨出一把靠背椅。”
阳光渐渐西斜,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若是师父还在,这样的书箱,怕是早就”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化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