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四天,城西空地上都飘着那股特殊的味道。路过的百姓都绕道而行,只当是军营又在试验什么新式武器。
周桐的衣服下摆沾满了硝石粉末,袖口被炭灰染得乌黑,活像个刚从煤窑里爬出来的工匠。
\"大人,这锅好了!\"万科用木棍搅动着铁锅里咕嘟冒泡的硝石溶液,脸上蒙着浸过醋的粗布。自从赵德柱跑去炼铁坊帮忙后,这位万老哥就成了周桐的得力助手。
周桐蹲下身检查过滤桶,四天来这装置已经改良了三次。现在底部铺着三层细麻布,中间是细沙和木炭粉的混合层,最上面还加了一层老王从药铺淘来的粗棉。
\"倒进去吧,小心别溅着。\"周桐指挥道,自己也戴上了特制的\"手套\"——用桐油浸泡过的粗布缝制,内衬一层晒干的猪膀胱,虽然笨拙但好歹能防腐蚀。
士兵们早已习惯了这套流程。两个人抬起铁锅,缓缓将滚烫的溶液倒入过滤桶。褐色的液体流过各层滤材,渐渐变得清澈。最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被接在陶盆里,摆在事先准备好的青石板上。
\"今天能出多少?\"一个年轻士兵凑过来问。
周桐摇摇头:\"难说。十斤粗料能出一斤纯的就不错了。\"
万科擦着汗走过来:\"我说老爷,你这"西域秘术"也太费劲了。要我说,直接找倪师傅打几把好刀,比这痛快多了!\"
\"你懂什么,\"周桐笑着踢了他一脚,\"等成了,请你们吃好东西!\"
士兵们哄笑起来,有人起哄道:\"大人上次说请吃好东西,结果是一锅黑炭!\"
\"这次不一样!\"周桐信誓旦旦地保证,眼睛却盯着陶盆里渐渐析出的晶体。阳光照射下,那些细小的白色颗粒像盐粒一样闪闪发光。
四天来,这样的场景重复了几十次。每天早上周桐带着新想法来,改进过滤方法,调整结晶温度。士兵们从最初的疑惑到现在的熟练配合,甚至开始打赌每天能出多少纯硝石。
太阳西斜时,周桐蹲在排列整齐的陶盆前,用小木片轻轻刮取结晶。这是最后一批了,之前提纯的都已经运回小院的地窖。他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浪费一粒。
\"今天不错,\"他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