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中央的土曼单于大旗。匈奴大军立见混乱,一片呼喝声大起,纷纷大叫“单于退兵”。
这支生力军,正是扶苏的五万精锐飞骑。
白日大战之际,扶苏所部隐藏在北河北岸的河谷地带。一得匈奴人回撤消息,扶苏军立即在夜色中从西北大迂回,向东北疾进。扶苏很熟悉阴山大草原地理,本意要在中途截杀正在南进的头曼单于。不料赶赴阴山中部草原之时,头曼单于已经与北撤主力会合。扶苏部隐蔽在了一片山地之后,欲待匈奴人分部北归时专一咬定头曼单于。
堪堪等得小半个时辰,杀声大起,匈奴军竟全部返身杀回了南部草原。扶苏深知秦军战力旺盛,必能顶住匈奴冲杀,不必急于从后追杀,有意后于匈奴军大半个时辰方才南进。所以如此,在于扶苏要留下堵截追杀头曼单于的必要距离。对于飞云流动的大规模骑兵群,贴得太紧,往往容易使其在混乱中脱身。然则,扶苏又不能使头曼单于真正成为匈奴骑兵群的轴心,必须在要害时刻搅乱匈奴人的号令轴心。尾追到南部草原战场,晨曦中眼见匈奴军显出了混乱,扶苏立即决意趁势一击,迫使匈奴人真正溃退。一发动冲杀,扶苏部全力冲向已经能清楚看见大旗的头曼单于的护卫飞骑。
头曼单于正在混战搏杀中思谋是否退兵,突见一支生力军从侧后大举杀来,自家人马乱纷纷吼叫,已经生出畏惧之心。头曼单于立即喝令退兵。大草原之上面临同样飞骑的敌手,一旦退兵便得放马飞驰,否则会被敌军紧紧咬住追杀,有可能全军覆灭。一旦放马逃命,必然漫山遍野阵形大乱,根本不能整体呼应。此时的匈奴人,正好遭遇了骑兵作战最为狼狈的境况——兵败如山倒,遍野大逃亡。秦军飞骑根本不需要主将军令,立即聚成了一股股黑色洪流,遥遥从两翼展开包抄追杀。扶苏五万飞骑冲杀在最前端,分成五股大肆展开:左右两翼各一万,圈定单于部不使其遍野流散;中央两路,则如巨大的铁钳张开,死死咬定那支大旗马队追杀不放;另有一万骑士,则左右前后策应,随时驰援各方。
此时正逢秋阳升起,漫天朝霞之下,草原苍苍,人马茫茫,黑色秦军如风暴席卷阴山。白色匈奴则如被飓风撕碎的云团,漫天飘飞,身不由己。如此数十万骑兵群的大规模追杀,在整个草原战史上都是空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