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看重程式而讲求实效的年轻秦王身上,此等礼仪装束实在罕见了。
“诸位入座。”嬴政一挥手,自己也坐进了王案。
李斯是没有职掌没有爵位的客卿,位居西南角的最末席次。遥遥看去,秦王似乎展开了一卷竹简看得片刻,又抬起了头,接着浑厚清晰而又咬字极重的秦人口音回荡开来:“诸位,秦国饥荒之危业已度过,郑国渠大见成效,秦国元气正在恢复。当此之时,整肃朝局为第一要务。”说得几句,嬴政似乎觉得大臣们听得不太清楚,摘下长剑站了起来,走到王阶前,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正襟危坐的大臣们,“本王亲政三年有余,先逢动荡余波之乱局,再遭跨年大旱之饥馑。内外大政,均未整饬。目下秦国大局稳定,本王整饬国政,自今日伊始。”
“君上明断!”十二名大臣异口同声。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诸位既无异议,先定枢纽人事如何?”
“臣无异议!”十二名大臣又是异口同声。
“好!本王先行申明:要职遴选,当以功业为根基。然则,秦国未曾大举,臣下大功一时无从确立,繁剧国事又得有人担责。唯其如此,本王之意,初定要职人选,俱以假职代署,一俟功业立定,而后正位定爵。其间,若假职者连续三番大错,才不当其位,立即离职。此法诸位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十二名大臣异口同声。
“如此,本王宣示大位人选。”
嬴政话未落点,赵高从王案上捧起那卷竹简恭敬地递了过来。秦王接过竹简,又递给肃立一边的给事中。这个白发苍苍的执掌王城事务的内侍总管深深一躬,接过竹简清晰缓慢地念诵起来——
秦王政特书:欲立庙堂,先谋栋梁。业经各方举荐,元老咨议,今立大政如左:其一,原长史王绾,擢升假丞相,署理丞相府总领国政。其二,原前将军王翦,擢升假上将军,专司整军经武;原咸阳令蒙恬,擢升假上将军,襄助王翦整军经武;原假上将军桓龁,专司关外大营;但有军争大计,三假上将军会商议决。其三,原客卿李斯,擢升假长史,署理秦王书房并襄助秦王政务。其四,原内史郡守毕元,擢升假廷尉,总司执法各署。其五,原咸阳都尉嬴腾,擢升假内史郡郡守,兼领咸阳令咸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