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宁启说“家道中落”,但再怎么落,也要比寻常的寒门弟子优越得多。
不过现在,对于陈留白已没了参考的意义。
他早超脱其上。
宁启激动道:“留白,再说一说你,你学剑大成,岂不是成了剑仙?”
“剑仙?可不敢当。”
陈留白认知的“剑仙”,与对方所想象的“剑仙”,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宁启只当他是自谦,满脸掩饰不住的羡慕:“我自少便有游历天下的志向,特意自号为‘留仙’,于是访名川,登高山,梦想遇见仙人指路,可惜一直无法如愿。”
陈留白淡然道:“仙缘缥缈,随风而去,随风而来,刻意而求,犹如缘木求鱼,反而不妥。”
宁启听着,长叹道:“留白你说得太好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近年来,我就想开了,不再强求。”
陈留白:“……”
感觉自己越来越有山门长者的风范,说话打着禅机。
那么,这算不算故弄玄虚?
曾几何时,他对山门长者打发自己下山的说法有所质疑,觉得有糊弄人的嫌疑,可当到了现在,却有了新的理解。
不同的修为阶段,对于人事的认识,果然是不同的。
当日,陈留白借助尊者之手,激发浑身气血,突破最后一处百会穴,成功完成大周天,随后便到深山老林处,寻到一个岩石洞穴,进行闭关。
真正心无旁骛的闭关。
小周天是搬运气血,大周天则把气血转化为元炁。
但整个过程,绝非是一蹴而成的。
因为时间次数限制,定在了这儿。
一天十二时辰,一天只能运行一次大周天,而每次的转化效率也基本差不多。
所以,这注定是个持之以恒的功课业务。
他的闭关目标,是要寻求一段稳定的时日,尽可能地让元炁转化多一些,夯实了基础。
随着元炁的充实,所能凝聚出的念头越来越多。
如果说开始之际,那法念只得一缕,那如今则形成了一股。
一大股!
法念的丰富性与多元化,正是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