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臣征求意见,也没什么错。
长孙无忌可以肯定,皇帝没有单独给任何人交待过。
而这几个三省主官,也没有额外的要求,偏偏几次商议事情之后,就和皇帝形成了某种默契。遇事都要发表意见,不声不响之间,这几个老东西就有了议政之权。
众人都持反对意见的事情,长孙无忌发现他竟然也无可奈何了。
他虽然独掌尚书省,也不敢犯众怒,和这么多人对上,就连刘泊这只狗,竟然也没提醒自己一下,堂而遑之的开始享受投票权了。
这种议政的模式,极大的压缩了自己的权力,以前只要搞定皇帝一人的。现在要和其他四五人做交易,分别说服他们,无形中增加了谋私的成本。
自己首辅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而大外甥看似也没有了发言权,可做为皇帝,天然的优势,让他可以超然其上,只要不和所有臣子对着干,就能拥有最大的主动权。
毕竟,这种模式是由皇帝主持的。
臣子们各舒已见,很难事事统一,皇帝看菜下碟,总能获得一部份人的支持。
皇帝先下决定,众臣随后附合;与众臣先达成一致后,皇帝再下圣旨,好像也没什么分别。
当皇帝每次都能和臣子们保持一致,时间久了,自然就积累了权威和声望。
长孙无忌深深的叹了口气,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用服从集体决策的方式,变相的达到了一言九鼎的目的。在外人眼里,都是皇帝的意志得到了贯彻实施,无人敢于违背。
是群臣听皇上的,还是皇上听臣子们的,其中真实内情,谁他喵的会知道?
偏偏自己这个左仆射,损失最大,再没了首相的权威。
大外甥实在是太滑头了,竟然以这种方式,保持了权力的安全,架住了自己。
是啊,一个臣子手握大权,容易失控。
当六个臣子,人人都有大权,等于就没有了权臣。我压不下去,就把其他人都抬起来,相互制衡之下,权力架构就会稳如泰山,谁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