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开始思索起来,忽然脑中闪过一道人影,侯君集。
这几天接见了不少臣子,唯独没有召见侯君集。
随后李世民叹息一声,摇了摇头,不是他忘记了,做为最信任的武将,他忘记谁,也不会忘记侯君集。玄武门九将,现在还活着的,不多了,这其中侯君集和自己的感情最深。
只是侯君集的利益早已经与东宫捆绑到一块儿,一门心思都在自己外孙身上,而现在自己却要另立皇储。海棠一嫁入皇家,就没了夫君,这一守就是十六年,每每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都涌起无限的愧疚。
见面怎么说,难道告诉侯君集,朕准备食言了,要选其他皇子为储。你大度一点儿,不要怪自己,并且继续支持自己,放弃你的外孙,放弃东宫?
另外,储君一旦确立,就要入主东宫,你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收拾收拾,赶紧滚蛋,给新太子腾地方。
李世民说不出口,也无脸面对侯君集那失望的眼神。
只好避而不见,想等到事情尘埃落定了,自己再一把鼻泣一把泪的,打打感情牌,消除一下这位左膀右臂心中的怨气。
至于侯君集会不会闹事,李世民并不担心。
侯君集现在并不掌军,几年前就是卸任右卫大将军一职,转任吏部尚书。表面上是为了并省官员,实际上李世民就是为了不动声色的消除侯君集的兵权。
为了将来立新太子,减少阻力。
这些年在自己授意下,通过兵部调整,把侯君集的那些亲信和老部下,要么升职,要么调任,一点点儿的都拆散了,过程异常顺利,侯君集没有任何察觉。
至于那些东宫侍读,李世民也没有放在心上。
这些人当初不过在东宫待了几个月,连半年都不到,和先太子相处也不多,能有什么感情,能有多少忠心?就算有那么丁点儿情份,也随着先太子的出事而消散了。
过了这么多年,当初的青涩的少年儿郎们,现在都娶妻生子,有家有口了,不少人还和皇室联姻。
说来,还真是人才难得,第一批东宫侍渎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都被打发到草原上了,还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让李世民见猎心喜,不得不加以重用。
若是没有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