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李恪和四皇子李泰赫然在其中
从殿内群臣的构成,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唐中枢的权力分布,房玄龄和萧禹、魏征是一向保持中立。
并没有明确倾向哪位皇子,这些人算是中立派。
房玄龄虽然因为皇后娘娘的关系,有时候会向东宫伸出援手,但其子房遗爱又是魏王府的属官,长子房遗直又远在马邑从军,并不参与朝中任何党争。
房玄龄以文官之首左仆射之职,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站队,这也是李世民的要求。
而长孙无忌和侯君集是立场分明的太子一党,因为侯君集的回朝,李世民为了平横东宫一派的力量,提了与李恪交好的唐俭任鸿胪卿,并弘文殿行走。
在杜如晦去世后,升任魏王府长史杜楚客为工部尚书。
岑文本和唐俭算是蜀王一派,而王珪和杜楚客则是明明白白的魏王一党。
承庆殿内的群臣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李世民的朝堂中势力架构。
齐王李佑虽然上窜下跳,但其母阴氏受其外公阴世师的牵连,曾入掖庭为婢,出身低微,母家势力薄弱,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大唐权力核心之外。
从李恪和李泰年纪渐长,却可以赖在长安不去地方就藩,而李佑身为第五子,年龄明明更小一些,却被仍到齐地,就可以看出李佑是那种不受待见的皇子。
李世民连一个做陪衬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上次飞虎军一事,若不是牵连皇子众多,恐怕李佑很难轻易脱身,就算这样,李恪李泰都是被训斥了几句。
而李佑却被李世民罚奉三年,禁足三月,足可见李世民的一碗水,其实是很斜的。
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候,承承殿的气氛却格外的压抑和沉焖。
这都是因为在前线大军不断传回来的喜讯当中,夹杂着一道十分败兴的坏消息。
大唐太子李承乾不见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世民在太极殿上面的激情扬溢和喜气洋洋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连礼部举办的庆典都没有参加,匆匆说了几句,散朝后,将几位重臣招到了承庆殿商议。
此时的李世民脸色阴沉得如同腊月的寒冰,似乎随时都会杀人。
“夷男是怎么说的?”沉默良久,李世民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