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几乎长年处在战乱之中,可国家的寿命却出奇的长,而高度集权的郡县制明显更占优势,却都是些短命王朝。
这是为什么呢?李世民有些迷糊了,看了看一脸正色的儿子,刚刚那种被连续暴击的感觉又出现了,对面的儿子像个久经世间沧桑的智者,而自己却像个急需释疑解惑的迷途羔羊。
“你说这是为什么?”
李世民下意识的问了出来,有没有面子他现在已经不想去管了,只想迫切的知道答案。
以前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史上早已定论,朝中才智卓绝之士也是一边倒的看法,以至于李世民对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详细思考过,只是随大流的人云亦云。
总以为大家都这么看的问题,就连置疑都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自然也就不去想了。
现在想想,实在是有些不负责任。
李言对于这些事情也没有想得太过清楚,但他知道,郡县制确实是好,可是实行的时机不对,那需要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迅,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等等客观条件。
在交通极为落后的古代,从长安到最南边的涯州,不提军驿,普通的人们来往至少要走上三个月,就要到江南也要走上一个多月,到河西之地更是随随便便两个月。
这种不便的来往才是江山拓展最大的障碍,而不是那些地方有多难打下来。
成吉思汗的时代离大唐才五六百年,就能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可见问题一直都不是打不打得下来的问题,而是交通来往困难,打得下来也守不住,即便一时守下来了。
时间一长,也容易形成名义上属于一个朝庭,而实际上成为诸势力联盟的情况。
所谓的分封制,其实就是迎合了这种客观条件。
在古代对于朝庭和地方都是一样,没有能耐,你就割据一方,有能耐你就消蕃将其纳入中枢管辖,或者地方靖难清君侧,一样完成大一统,归根到底,就是被取而代之。
不过若是实行分封制的话,都是一家一姓,就算江山轮换,也在内部,换代而不改朝,就像明朝那样。
若是分封异性诸王,就会被换了招牌,就像周朝和秦朝那样。
而实行郡县制,要么是像秦朝那样一开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