纫机。
只不过,这钱既不能让廖爱华自己出,也不能让廖永明自己出。
即使此时大姐不在,廖家兄弟姐妹们也决定了,缝纫机的钱每人平均出一份,算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意吧。
躲在屋里独自哭泣的廖建华并不知道,她的嫁妆此时又多了一台缝纫机。
转天2月6号正月初五,不管廖建华跟家里闹什么别扭,廖家全体也都一起回了黄家村。
毕竟廖永明的旅店再好,这也不是家。
廖建华明天必须得从家里出嫁。
而廖家在黄家村的房子,一直被张建军一家还有村长家帮忙照顾的很好,廖家人回来就能直接住了。
村里人也都帮忙准备着,明天廖家要在几套新房子里办的宴席。
只有黄振强的母亲,依旧穿着她儿子给她从鹏城带回来的衣服,也不嫌冷的站在家门口,冲着廖家的方向啐了好几口。
“呸!
还摆席?
真能嘚瑟!
等着瞧吧,等我儿子下次再回来,一定比廖永明要强!
等明年……”
没人听到黄振强母亲的那些话,因为整个黄家村几乎都凑到了廖家,一是帮忙、二是想沾沾喜气。
甚至连旁边的刘家村,都过来不少人想要凑近乎。
转天2月7号,正月初六,黄历上写着宜嫁娶。
不管是市区的唐家,还是黄家村这里,全都是天还没亮就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
尤其是,他们两家结亲与大多数人不同。
这廖唐两家的距离,真是说远不远,说近也是真不近啊。
一点不像别人家,想结亲要么就都在市里,要么就都在村里,要不就是娘家是外地的,根本都不用这么费劲的接亲。
唐家可倒好,负责接亲的大姑姐,直接赶着头一辆公交车到了镇上。
然后再坐上初一那天,唐家跟刘家村村长商量好的,提前等在公交车站的拖拉机出发,直奔黄家村。
风风火火的到了黄家村,又是放鞭炮又是发喜糖的,又折腾了一通。
唐家负责接亲的大姑姐,这才终于接上新妇廖建华,再次坐上刘家村的拖拉机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