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员满脸疲惫地向马钧汇报,“我们的机械实在不够用,而且很多机械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按照这样的速度,勘探工作至少要拖延一个月以上。”
马钧眉头紧锁,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想办法加快进度。“你们先继续勘探,我去找刘大人商量对策。”
与此同时,刘伯温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
古代水利工程的资料虽然丰富,但与当前的地质条件完全匹配的案例却寥寥无几。
他翻阅了大量的古籍,试图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大人,”一位书吏递来一卷刚刚找到的古籍,“这是《河渠志》,里面记载了一些古代水利工程的案例,但与我们目前的情况相去甚远。”
刘伯温接过古籍,仔细翻阅起来。
虽然书中确实有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但他很快发现,这些案例大多是基于平原地区的简单地质条件,难以直接应用于当前复杂的环境中。
“看来,仅靠古代资料是不够的。”刘伯温喃喃自语,“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案例,提取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思路。”
刘协在听取了马钧和刘伯温的汇报后,意识到必须借助现代知识和技术手段来突破当前的困境。
他想起了现代地质勘探和工程技术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决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当前的工作中。
“马钧,”刘协沉声道,“你可以尝试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原理,自制一些适合当地地质条件的勘探机械。
比如,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简易的钻探工具,或者利用水压原理进行地下水位测量。只要能提高勘探效率,任何方法都可以尝试。”
马钧眼前一亮,他立刻明白刘协的意思。“大人高见!我会立即着手改进机械,争取尽快取得突破。”
刘协接着转向刘伯温:“伯温,对于资料查阅,你不妨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古代水利工程的案例。
比如,从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地质适应性等方面入手,提取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思路。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刘伯温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我会重新梳理资料,争取早日找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