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162章 全中国最可怜的人(6/8)
种复杂的情感,随着那一行行早就已经看过的文字,让柳茹梦的内心,又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波澜来。

    《伤痕》啊《伤痕》!

    每一个人看到,都会看到不同的《伤痕》。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看到,又有可能看到不同的《伤痕》。

    再次抬起头来,柳茹梦发现自己已经是泪流满面。

    看着这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这里算得上是现在全中国最繁华的路段了。

    但这里越是热闹非凡,柳茹梦的心里就越是感到一阵孤寂的冰冷。

    这一刻,她真的宁愿,自己回到那个东北的小山村当中,守着一个院子,等着自己的丈夫归家。

    ……

    随着《人民文学》在全国各地上架,几乎全中国的文学青年们,都看到了上面的这一篇主打文章小说《伤痕》。

    引发的轰动与共鸣,从京津地区,向两湖两广,甚至是边疆地区蔓延开来。

    许多地方的宣传部门也注意到这一点,上面也提醒各地方,要有序引导目前出现的这一股《伤痕》情绪。

    是的!

    上面调研下来,立刻将《伤痕》小说,引发的诸多下乡知青、下放人员等等知识分子们的情绪亢奋,称作《伤痕》情绪。

    毕竟随着《伤痕》的大火,有的知青在农村根本再也待不住了,也不管什么处分不处分,身上有没有钱,扒上火车就要回家。

    有的下放人员,本来就在排队等着平反,也因为《伤痕》这本小说,再也按捺不住对亲人的思念,甚至偷偷的跑回了家。

    更有不少群情激奋的青年们,以学习研讨《伤痕》为由,在各个单位聚集起来,似乎要搞出什么大事一般。

    这些消息,传到了《人民文学》的编辑部来。

    主编张光年那叫一个如坐针毡,立马拿着这些消息资料,跑到作协那去找巴老和钱老。

    “巴老!钱老!救命咯!”

    张光年跑来的时候很是着急,但一进作协大院,看到巴老和钱老气定神闲地在院子里晒太阳,就立马又定下了心来。

    “怎么了?光年,我猜你肯定是为了《伤痕》的影响而来的吧!”

    巴老也是快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