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日里门庭若市的韩国公府,如今冷冷清清,和过去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朝堂上的大臣们察觉到异样,纷纷询问李善长发生了什么事,可无论大家如何旁敲侧击,李善长都三缄其口,众人见问不出所以然,只能无奈作罢。
与此同时,李善长带着儿子李祺,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京城大街小巷。
每到一户曾被国公府家仆欺辱的百姓家中,李善长都会亲自致歉:“诸位乡亲,是我管教不严,让这些家仆打着国公府的名号为非作歹,给大家带来了伤害。
这些日子我才知晓此事,实在惭愧。”说着,他躬身深深一拜,脸上满是真诚的歉意。
百姓们见李善长身为堂堂国公,竟亲自登门赔罪,一时间又惊又喜。众人纷纷感慨:“韩国公如此仁义,实乃我等百姓之福!”
李善长闻言,连忙摆手纠正:“这并非我一人之功,是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仁德感化了我,时刻提醒我要为百姓谋福祉。”百姓们听后,纷纷高呼朱元璋和朱标圣明。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可李善长的做法。
一些官员对他亲自给平民赔罪的行为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李善长此举有失身份;但也有不少官员深受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一时间,朝堂上下悄然发生着变化,那些平日里仗势欺人的官员,行为收敛了许多。
消息很快传到朱元璋耳中,他听闻后龙颜大悦:“李善长能及时醒悟,以身作则,实乃忠臣!”
当即下令,赏赐李善长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并在朝堂上对他的行为大加赞扬。
得到皇帝的嘉奖后,李善长在早朝上恭敬叩谢:“陛下圣明!臣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能得陛下认可,是臣的荣幸。
往后臣定当更加勤勉,不负陛下重托。”
退朝后,阳光洒在李善长身上,他望着皇宫的方向,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大明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东宫暖阁内,鎏金香炉中檀香袅袅升腾,与案头烛火相互映衬。朱雄英瘫坐在雕花椅上,手里捏着折子,一张小脸皱成了苦瓜,生无可恋地嘟囔:“老许,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