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十分突然,毕竟火星探索计划的成员选拔已经结束,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在突然要加入一位外国科学家,势必会打乱原有的计划。
经过几轮激烈的外交交涉,为了避免计划过于庞大和复杂,同时也为了避免过度刺激美丽国,华国最终决定做出一定的让步,同意美方派出一名科学家参与火星探索计划。
于是,一位名叫马克·沃特尼(ark watney)的植物学家脱颖而出,被选中参与这项意义非凡的火星探索计划。他将作为联合技术人员,与华国的科学家们并肩作战,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比如,研究如何在火星环境下种植土豆,为人类未来的火星移民计划奠定基础。(这个梗谁看出来了)
华国航空航天部对新一代双模态引擎进行了精密的测算,根据其强大的性能,结合中途短距离空间传送节点的投放时间,他们最终将发射时间定在了8月中旬。这样,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将在9月中旬左右抵达遥远的火星,刚好是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日子。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来到了预定的发射点。
位于海岛的地面星港基地(原wc发射中心)人山人海,各国媒体架起了长枪短炮,记录着这一历史性时刻。在震耳欲聋的倒计时声中,搭载着科学家们的鲲鹏载人器缓缓升空,前往近地轨道与鸾鸟星舰对接。
马克作为唯一的外国科学家,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默默祈祷着这次任务能够顺利进行。
四艘庞大的鸾鸟星舰在蔚蓝色的地球背景下,如同悬浮在宇宙中的钢铁巨兽,正在近地轨道上缓缓调整着姿态,准备迎接鲲鹏载人器的到来。
随着鲲鹏载人器缓缓进入鸾鸟星舰的腹部,四艘鸾鸟星舰开始变换队形,缓缓调转方向,将舰首指向深邃的宇宙。
下一秒,星舰尾部的双模态引擎开始启动,喷射出耀眼的蓝色光芒,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澎湃的动力推动着舰体开始移动,逐渐加速,准备离开近地轨道。
在星舰四周,数十架“朱鳯”ii型空天战机ii如同忠诚的卫士般环绕着,它们灵巧地调整着飞行姿态,与星舰保持着同步飞行。
这些空天战机也完成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