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宋宣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修完了所有学分,顺利从大学毕业。
紧接着,他又报考了祝教授的研究生,并成功被录取。
1967 年,宋宣顺利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正式入职 333 实验室继续在祝教授手下工作,并且参与了大项目145 机的研制工作。
145 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系统方面,由留学归来经验丰富的梁工负责总体设计,其他研究员则分别负责设计控制器、运算器、内存、交换器、打印机等关键组件。
而在软件系统方面,祝教授、徐教授以及林教授三人共同负责设计多道运行操作系统。
宋宣虽然在后世对电脑的使用已经习以为常,但会用不代表会造。
如今国外对国内实施技术封锁,几乎所有项目的设计、制造流程都必须从零开始,相关技术资料也极其匮乏。
目前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多问题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宋宣每个项目组,都去学习了一个月,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引导研究员的思路,或者画出某些关键组件的设计图。
为了让研究团队少走一些弯路,宋宣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申请加入语言编译系统项目组。
在项目组中,他尝试了多种算法,但每次曙光初现的时候,运算结果就会化为泡影。
宋宣虽然沮丧,但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宋宣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语言编译系统雏形即将诞生。
今年年初,为了方便工作中的沟通和联系,上级领导特意在宋宣购买的房子中安装了电话。
这样一来,实验中遇到任何问题,他都可以迅速与团队成员取得联系,及时交流想法和意见。
“好的,您放心交给我吧。”
鲁闫扶了扶鼻梁上厚重的黑镜框,语气坚定地回答道。
“老师,那我先回去了。”
宋宣将钥匙递给鲁闫后,微笑着说道。
祝教授微笑着点头:“好的,你去吧,这里有我呢。”
-
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