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父手拉手走了出来,二人都是眉开眼笑,犹如亲兄弟一般。
村里飘起了饭菜的香味,战士们在老乡家里喝上了热水,家家户户飞出了一片欢乐的声音。
村长在外面看到二人高兴的走出来,迎上前去,道:
“大师父,中午备饭接待吗?”
“言师长他们军务繁忙,来去匆匆 ,下午就要开拔,吩咐村子里的小伙子们,有愿意跟随的尽管参加,这是一支仁义之师,人人平等,不是马家那些残暴之徒,可以放心去。”
“谢谢!”广朋道。
“都是一心向善,何必这么客气。”
“把昨天缴获的枪支拿出五十支留给大师父,一支枪配一百发子弹,让乡亲们防范堵什蛮捣乱。吩咐营长,马上去办!”
“是!”
广朋随后把小王交过来的自己佩枪随手交给了大师父,道:
“我军是穷人的队伍,也没有什么财物馈赠,我把自己的佩枪留给大师父,作为护寺之用吧,但愿用不上。”
“谢谢言师长,我可就接受下这最珍贵的礼物转交给村长了,他年轻,有用!”
“还有一件事麻烦大师父,我们队伍要进南山,里面树木荆棘极多,可否购买一些棉布棉花,无需最好的,准备用作行军备用之物?”
“好说,刚刚过完春节,家家户户都有一些做新衣服的剩余之物,让村长协调解决便是。”
果然,时间不长,村民就将做新衣剩下的布料和棉絮送了过来,广朋吩咐按照市场价付钱。可是,村民几乎一致不要钱, 理由嘛,也是符合实际情况,棉花是自己种的,布料是自己家里纺的,而且都是自家剩余的东西,就是无偿送给部队的。
见此情况,广朋悄悄咨询了准备参军的小伙,按照实际市场价计算了一下,打了一个欠条,悄悄塞到了村长口袋里。
后来,广朋将军到过的这里,被当地乡亲尊为“将军寺”,他的佩枪和欠条,都被作为友谊的象征,至今还被当地民众陈列在那里。
当晚,全村五十多位参军的小伙子被广朋师长编为“民族独立连”,后来与骑兵连合并,成为了全军骑兵的主力。
广朋与他们的交流也是毫无阻碍,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