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经过我华胥部落一代代先贤的归纳整理,呕心沥血地因时制进。”
“我华胥部落,已将先祖的《先天八卦之道》,归整为了一部《乾坤易》。”
“想来,此《乾坤易》一书,一定可以满足神农氏之愿,必不会使您失望而归。”
闻言,神农氏略微失落的神情,瞬间愉悦起来,他略显热切地道:
“华胥族长,神农敢请一观《乾坤易》,以见先贤大道。”
“神农氏要看我华胥部落《乾坤易》一书,我华胥部落自无不允之理。”
略微思索,华胥族长继续道:
“只是,《乾坤易》一书极为珍贵,乃我华胥至宝。”
“因此,您只能在华胥部落之内观看,不得带出部落之外,还请神农氏见谅!”
“理当如此!”
神农氏爽快地认同道:
“此珍贵至极的《乾坤易》,神农自当留在华胥部落之内观看。”
说至此,神农氏话锋一转:
“华胥族长,为表神农的感激之情,我这里有一株历经万年培育出来的“菽谷”,就有劳华胥一族代为传育天下,以果我人族之腹。”
神农氏此举,显然是投桃报李,亦是了却因果。
他这是以菽谷传育天下的功德、气运,回结华胥部落的观易悟道之情。
一千年后,神农氏离开了华胥部落。
并不是神农这么快就参悟完了《乾坤易》一书蕴含的八卦预测之道。
而是这《乾坤易》之道实在太过深奥,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阴阳变化,即便是智慧卓绝如神农氏,也深感力不从心。
在华胥部落的这一千年里,他日夜沉浸于《乾坤易》的研读,试图探寻其中的奥秘,然而每深入一层,便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
无奈之下,神农氏明白,自己当下的境界或许还不足以完全领悟这部奇书的精髓。
于是,他花了整整一千年的时间,一笔一划、以形对图,以图拓形,仔仔细细地抄录了一份《乾坤易》,希望在日后的修行中,能有机会再次钻研。
抄录完成后,神农氏便带着这份珍贵的抄本,告别了华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