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250章 和平与科学(2/6)
身的科学家。

    ‘就连二战前后美国科学界的飞跃发展,也有传言说是多亏了那些逃往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呢。’

    说到这里,真让人怀疑希儿是不是美国安插的间谍了。

    总之,促成曼哈顿计划启动并间接作出贡献的爱因斯坦,和主导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铀工程(uranprojekt)”的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其实都已经可以算是“收入囊中”的人物了。

    还有那位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天才之一的约翰·路德维希·冯·诺伊曼(john von neuann),以及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他们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这几位都是出身匈牙利的犹太人,曾在德国从事研究,后来为了躲避纳粹迫害而逃往美国。

    ‘说不定,连奥本海默也能挖过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奥本海默在1926年读研究生时,竟然一度打算毒死自己的导师(这可不是玩笑,是实情),最终离开了他难以适应的剑桥大学,转而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业。

    所以,如果能巧妙劝说,或许真能把他带到德国来。

    比如说——永远正确的金钱诱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尝试的目标,比如丹麦出身、现在大概还在剑桥的尼尔斯·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以及被称为“原子能之父”“曼哈顿计划之父”的恩里科·费米(enri feri)。

    费米虽然是意大利人,但因为妻子是犹太人,为了躲避墨索里尼时期出台的种族法(针对意大利境内犹太人和殖民地黑人制定的歧视性法律),于1938年逃往了美国。

    “不过这事不是当务之急,等之后慢慢想办法吧。”

    反正曼哈顿计划的那些核心人物现在多数还只是毛头小子。

    真正启动核弹研究,恐怕要等到三十年代之后才能动工。

    ‘而且除了这个,还得做的事多着呢。’

    不仅要开发新型坦克和新型战机,还得和如今已脱离父亲光环,成长为真正的“兵器工匠”的雨果·施迈瑟,讨论一下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