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本来就有扩张的计划,我们之前已经制定了楚国分号的发展规划,吴县、雒阳和咸阳三地的规划也已经初步完成了。但是仍然没有郎君设想的这么宏大。本来我也想去一次楚国,和咱们这位楚王见面,商讨文教和商号在楚国发展的计划。郎君这样说,那我还想在雒阳停留一段,帮助把雒阳的规划做出个大纲来。”
“天下刚刚安定,各地并不安全。楚王……韩信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交道,谁都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需要把这根线重新搭上,和楚王重新建立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
“虽然说刘邦做了皇帝,但是说到底,刘邦只不过是汉王做了皇帝,韩信是统辖六郡的楚王。刘邦定都咸阳,军力所能直接覆盖和管辖的,也不过是汉中、关中、三川郡一带。其实现在仍然是楚汉双雄的势态,不同的只是楚王换成了韩信而已。这种情况很微妙,也未必能持久。”张诚说出自己的隐忧。
“您是说刘邦和韩信之间还会有一战?”赵杏儿瞪大眼睛。
“如果韩信要反叛刘邦,之前也有很好的机会,但是他都没有利用过。可是如果刘邦要处置韩信呢?刘邦可是两次夺走过韩信的将印,我们都知道,一件事做过两次,就能有第三次,这叫做习惯。”张诚还是把未来的历史掀起了一块裙角。
“您是担心我们在楚地的布局不妥当?”
“王位很容易换掉,但是土地没办法拿走,山川河流不会改易。如果用复杂的体系掌握当地的土地、矿山、码头、商行,隐藏起这些不动产和张村诚记的关系,化整为零,保存每一块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就也能躲过时代的大动荡。”
“这就是郎君之前提出要在各地的商行尽快变更商号的名称的原因?”
“对,一个大商号变成十个小商号,我们用资产控制这些小商号、控制上游的技术和货源,控制资金,把经营和流通的权限下放给小商号的掌柜。这样看起来这些小商号和我们没关系,哪怕一两个小商号损失,我们自己也不会伤筋动骨。哪怕这些小商号在末端出现竞争,销售的货品、收回的钱财,仍然都是我们诚记的财富……而且,诚记就没那么显眼,也不会轻易被人拿捏。”
“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