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什么呢?”
朱元璋瞧着发呆的朱小宝,问道。
朱小宝咬了咬牙,说道。
“门水捐人!”
闻言,朱元璋放声大笑了起来。
“韩非子说的‘门水捐人’,那是因为齐王昏庸,但咱皇帝可不是那种人!”
“不过,其中的道理倒是相通的。”
‘门水捐人’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
春秋时期,有一次,大臣夷射陪齐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出宫门的时候,守门的侍卫就问他,能不能把酒葫芦里的御酒赏给自己尝尝。
夷射一听,当场就破口大骂,将门卫狠狠羞辱了一番。
等夷射走后,门卫就在宫门外泼了一盆水,第二天水结成了冰。
齐王看到后,还以为是夷射在宫门外撒尿,立马派人把夷射满门抄斩了。
这个典故就是告诫后人,千万不能得罪小人,特别是那些权贵身边的小人。
虽然齐王确实昏庸,但也不得不承认,皇帝杀人的手段那叫一个高明。
借助典故,杀人杀得名正言顺……
朱小宝这是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关于“杀人之道”的课。
两人回到朱府后,老爷子打开那门子的供状,递给了朱小宝。
关于庐州侯郑用的一桩桩贪墨、残暴的罪行,在供状上被罗列得清清楚楚。
大明的贪污现象一直都很严重。
即便洪武皇帝惩治贪官的手段极其严厉,但明初的贪官就像割不完的韭菜,杀了一批又来一批!
等洪武皇帝驾崩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后人故意和朱元璋对着干,大明的贪官越来越多,从朝堂到地方,到处都是!
就拿智斗严嵩,被百姓和文臣们称赞的徐阶来说,他家被抄家时,竟然都被搜出了四十万亩良田!
朱小宝不禁陷入了沉思。
若是有一天自己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又该怎么治理呢?
虽然京察和外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下层官吏总有各种办法来钻空子贪污!
他苦思冥想了许久,却依旧一点头绪都没有。
就像老爷子说的,每个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