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科锐动力项目之后,星城市新能源战役的号角彻底吹响。
李一凡知道,
第一块“旗帜”已经插上,但真正的胜负,才刚刚开始。
如果想让这场新能源布局真正落地,
不仅需要项目支撑,更需要一套高效、有执行力、能打硬仗的干部体系。
光靠行政命令推不动。
光靠激情热血支撑不久。
必须立起一套制度,
一套能筛人、能压人、能推人的机制。
当天夜里,李一凡独自在办公室反复推演,
最终,拍板敲定了一个超前的改革试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制。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
市委十六楼小会议室,气氛异常凝重。
李一凡主持召开紧急专题会议,
出席人员包括:
\t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启明;
\t市委秘书长梁国涛;
\t市发改委主任张廷山;
\t市工信局局长周文博;
\t市科技局局长赵凯;
\t市招商局局长蔡斌;
\t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成志;
\t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浩然;
\t南新区管委会主任黄文胜;
\t星南工业园负责人赵新宇。
这几乎已经是星城市新能源战线上的最核心力量。
李一凡开门见山: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役,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接下来,星城市要全面推行链长制。”
“不只是挂名,不只是表态,而是实打实推进,每一条产业链,都要有链长负责到底!”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去: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车厂,而是一整条庞大的产业链!”
“电池、电控、电机、热管理、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充电基础设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链长负责推进,结果就是——各自为政,互相推诿,链条断裂,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