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的星城市,雾气沉沉,寒意逼人。
但在市委办公大楼十三楼,李一凡办公室的灯,却一连亮了三天三夜。
会议一场接一场。
财政口、金融口、产业口的核心班子成员轮番上阵,所有人心里都明白——
这不是年终总结,这是三线全面整合的前夜。
李一凡坐在主位,翻着财政局上报的预算草案。
“市级财政调度权限太弱,区县用款计划报上来需要层层签字,导致产业园区建设款项一拖再拖。”
“彭学文呢?”他头也不抬问道。
财政局局长丁旭马上起身回答:“彭副市长在园区调研,我可以替他汇报——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我们已经草拟好了,将专项资金调度权限上收至市财政常务会,由副市长主持、财政局主审、两家平台公司协同执行。”
李一凡放下文件,目光冷静地扫过在场所有人: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怎么搞的。”
“但从今天开始,财政资金必须服务主线。”
“哪个口子敢用钱拉私活,谁就别想在系统里混下去。”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下午,市金融改革办召开扩大会议。
徐思源作为新任金融管理局局长,首次以“双重身份”主持会议——同时兼任市委金融改革办副主任。
这意味着,李一凡亲手打造的“类副市长级”金融决策轴心,正式成形。
“我们正在推动成立星城市产业金融风险评估中心。”徐思源语气冷静,条理清晰。
“该中心将由兴泰集团主导,联合市财政、产投集团设立专项基金池,并与银行建立项目风控绿色通道。”
“今后,只要市里认定的重大项目,银行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给出融资方案。”
原本还对徐思源“空降上位”有所不满的金融系统老牌干部,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这是把银行、基金、平台、项目、财政,彻底拧成一根绳。
星城市产业基金会议上,赵维康也坐不住了。
“书记已经批示,明年起市产投平台将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