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想到他动手这么快。”
“但他背后是李一凡,是赵书记也点了头的,我们不能再明着抗。”
吴海光一震:“连赵书记都……”
王瑞山点了点头:“你只看到衡洲,其实整盘棋,早已经下到全省去了。”
与此同时,潇湘省委八楼,政研室内。
赵建国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份干部调整方案汇总材料。
文件上是四个字标题:
“制度复制计划”
副省长陈松年正在汇报:“目前衡洲已经完成第一轮干部结构性调整,第二轮重点开始针对组织系统本体。我们建议在岳西、江陵等两个市同步铺开‘组织优化结构’专项试点。”
赵建国轻轻点头,嘴角却带着一丝讥讽意味:
“他们动得慢,是怕。”
“可谁都知道,干部问题,是体制病根。”
“李一凡替我拔了第一针,不能让他孤军作战。”
陈松年应声:“我们是否要召开一次专项部署会?”
“不用。”
赵建国合上材料:“这事先别声张,等年底换届评估一出来,我们再大张旗鼓地说:‘这是省委集体决策、组织集体智慧’。”
“现在——就让何江林继续扛着。”
这就是赵建国的风格,不在明处替你喊口号,却在暗处为你点灯打伞。
衡洲市委常委扩大会上,何江林拿出了一份“组织系统岗位重建草案”。
不再讨论动不动人,而是将市、区、镇三级组织系统职位重新划定层级与绩效指标绑定。
其中最关键一项:
“副科级干部需每年接受一次组织对口调研与问责评估,连续两年无调岗者,将被视为潜在‘岗位固化风险’,提请组织部专项评议。”
会场炸了。
这是赤裸裸地将“躺平干部”打包进系统黑名单的节奏。
一名宣传口常委低声嘀咕:“这不就是定向杀?”
何江林没有解释,也没有回头,只说了一句:
“干部不是等死的,是干事的。”
几天后,省委组织部下派的“制度复制调研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