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稳定压倒一切,制度改革应量力而行》
文中未提人名,但明里暗里,影射“外来干部主导人事系统,不顾地方民情与节奏”。
这篇文章不到一小时内被二十多个自媒体转发,甚至被省内几个财经号引用。
这就是典型的“地方宣传系统造舆论”,先用“稳定”压人,再上纲上线引导压力。
第二天一早,何江林就去了市委宣传部。
他不是去解释,而是直接找部长谈话。
“我听说贵部门最近审查不太严格。”
“何部长,您说笑了,我们一贯——”
“那请问,昨晚那篇文章,是怎么过审的?”
部长脸色骤变:“那是分管副部长审核的,我……”
“你不用解释,”何江林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准备发给省委宣传部的材料,初步拟定‘衡洲干部结构优化与信息引导失控事件’专题反馈。”
“不过如果你能在今天下班前,把所有转载渠道统一清理,并发布一篇‘干部优化调整系组织标准推进、无关个人情绪’的澄清评论,我这份材料可以作废。”
他没等对方回应,起身告辞。
这是政治博弈,不是理论讨论。
而此刻,衡洲市委书记王瑞山也在发难。
上午十点,市委办公厅送来一份“建议函”:
“关于衡洲市委组织部岗位轮岗方案适度推迟、增设协调机制的建议”
落款单位为市委办三位副秘书长联名。
这不是什么协调建议,而是明晃晃地绕过组织系统,逼迫何江林放慢节奏。
同一时间,市委原组织部长、现任政协副主席孙启林在老干部通报会上提出:
“干部是一座城市的根,别为了‘新风’就拔了树根。”
声音不大,但足够引导情绪。
这,就是地方旧派的“软反扑”。
当天傍晚,省委政研室送来电话:
“省委书记赵建国让我们了解一下,衡洲干部轮岗方案,目前推进节奏是否存在不稳定情绪?”
何江林回应很简单:“方案正有序推进,但部分老干部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