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衡洲市委组织部二楼会议室。
这是一场不寻常的会议。
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文件,标题赫然写着:
《衡洲市副科级以下干部轮岗计划(试点草案)》
《岗位胜任力评估表模板(内部征求意见稿)》
《干部晋升推荐提报登记样式(组织部通用版)》
这些文件一字排开,标志着衡洲组织系统“基层自主申报+组织结构匹配”的新路径——即将开始试运行。
会议主持人是何江林。
而对面坐着的,是三个老资格副部长和五个核心业务科室负责人。
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
“何部长,我们不是反对改革,”业务二处处长田宗群拿起一份文件,“但这个轮岗计划一旦启动,牵涉面太广,很多基层干部怕是会产生恐慌情绪。”
“是啊,”另一名副部长吴海光接过话头,“尤其年底项目关键期,三四百个岗位一动,基层怎么稳得住?”
“干部自愿申报没问题,但组织部主导评估,一票否决权握在手里,这容易引起干部的不满。”
这些话冠冕堂皇,听上去是在“维护稳定”,但实际上,是在用“流程规避”来封锁改革。
何江林脸色依旧,声音却比往日更冷静:
“你们说得好听,叫情绪稳定。”
“可这两年来,有几个干部在县区升职?有几个村官敢报备转岗?”
“衡洲市的组织系统,从上到下,三年未调结构。说白了,你们不是怕动,是不愿动。”
会场寂静下来。
“今天你们不支持没关系,”他抬起头,“我已经调中央政务数据公开平台交叉备案,全市近五年干部调动情况,将于三日内对内通报——让所有人看看,谁在动,谁在躺。”
一名副部长瞳孔一缩。
这是动真格的。
组织系统里最怕两件事:一个是系统查岗,一个是交叉审查。何江林是两个一起上,硬生生从“协调”直接拔高到“倒查”。
但这只是第一波。
就在当天晚上,衡洲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未署名”的评论文章